本文是小編在網上收錄到的有關“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農業保險運行流程中必備要素”的主要內容,里面將有關“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農業保險運行流程中必備要素”的內容拆分成了幾小段,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農業保險運行流程中必備要素?
(一)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農業保險的保險責任基本包含多種自然災害責任,在承保前應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評估。要了解當地降水量、氣溫、海拔高度、土壤狀況、河流分布等相關氣象及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合理確定承保區域。對歷史時期和地區的出險情況和大災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
(二)意外事故風險評估。鑒于火災、爆炸等意外事故自身所具有的難以事前預測的特點,對于意外事故風險,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建議重點結合承保同類風險的農險業務經營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同類險種的歷史經營情況,重點分析導致保險賠償支出的主要意外事故類型及其概率分布,對自身承受該類風險的能力進行評估。
(三)動物疫病風險評估。養殖業保險與動物疫病風險密切相關,在承保前需要進行詳細調查:一是調查所在地的養殖業概況,包括:當地養殖動物存欄量、出欄量、養殖場(戶)數量、產業規模、產業鏈概況、發展趨勢等;二是調查養殖場(戶)經營情況,包括:養殖地點、飼養方式、飼養環境、產品產量和質量、防疫衛生等;三是進行獸醫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特定區域動物群體中某種疫病發生在時間和空間分布的規律性,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估測保險責任中列明疫病種類的風險大小。
(四)生物災害風險評估。與農業保險相關的生物災害風險主要是指農作物或森林生長過程中遭受的各類病害、蟲害、草害、鼠害、兔害等。目前,各分公司承保的種植險及森林險業務中不同程度地涵蓋了生物災害責任。生物災害成因復雜、種類多樣,與人為管理水平有較大的關聯,進行風險評估時,既需要從災害的成因入手,詳細了解氣溫、濕度等自然條件因素,也需要考慮農作物或林木的種類、生長特點,以及抗旱、抗倒伏、耐病、耐鹽堿性強弱等多重因素。
(五)市場風險評估。對于與市場風險相關的指數類、收入類保險業務,在承保前應對保險標的的市場價格情況進行評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導致公司農險業務道德風險增加。二是市場價格波動導致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業務賠付增加。評估時要了解擬承保標的的生長規律;了解不同種類標的在各生長期的成本投入情況;掌握不同標的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及歷史價格波動情況等。
2022農業保險賠償標準對照表?
1、玉米
保費18元/畝,保險金額400元/畝。
2、小麥
保費18元/畝,保險金額450元/畝,費率4%。
3、大米
保險費30元/畝,保險金額650元/畝,費率4.62%。
4、花生
保費24元/畝,保險金額600元/畝,費率4%。
5、棉花
保險費為30元/畝,保險金額為500元/畝,費率為5%。
6、土豆
馬鈴薯分為兩類:一類是春馬鈴薯,保費60元/畝,保險金額1200元/畝,費率5%;第二個是秋天的土豆。保費40元/畝,保險金額800元/畝,費率5%。
7、蘋果
保險費200元/畝,保險金額4000元/畝,費率5%。
8、桃子
保險費為150元/畝,保險金額為3000元/畝,費率為5%。
9、胡椒粉
10、姜
價格指數保險金額為4500元/畝,保費為315元/畝。需要補充的是,農業保險費并非完全由農民自己承擔,而是由中央政府、省級政府、縣級政府和農民按比例分攤。具體持股比例大致為:中央政府承擔35%;省級35%;市級5%;縣級5%;農民承擔20%。然而,也有例外,如生姜、大蒜和其他作物保險。保費的60%由國家補貼,農民需要自己承擔40%的保費。
價格指數保險金額為1500元/畝,保費為105元/畝。農業保險的種類非常廣泛,包括種植保險和養殖保險。具體如下:種植保險:分為農業保險,如以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和棉花為保護對象;它還分為收獲期作物保險、森林保險、經濟林、園林苗圃保險等。水產養殖保險:分為家畜保險、家畜保險、家禽保險、水產養殖保險和其他水產養殖保險。簡單地說,是指豬、羊等家畜、雞、鴨、魚、蝦、珍珠等在養殖期間可因中毒、鼠疫等死亡而獲得賠償的投保對象。
根據各個地方政策不同,其保險費也有一定出入,一般小麥玉米田保費為18元每畝;包括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險,農業疾病保險。
按照保險的賠付標準來說,如果一畝地出現了損失,那么會賠償80%。農作物保險收貨期的農作物保險,還有森林保險。也有畜牧保險,也有經濟林保險,還有園林苗圃的保險。
這是不確定的,要根據具體的購買情況確定,不同的保險,賠償情況是不一樣的。農業保險類型是比較多的。
二、菜地賠償標準多少一畝
一、菜地賠償標準多少一畝
1、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二、南水北調臨時征地補償多少錢一畝?
每個地方土地征收補償標準都不一樣,具體的補償標準由當地的政府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土地性質等因素制定。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地上附著物和青苗需要進行評估,按照評估后的價值進行賠償。
三、陽光農業保險理賠標準
法律分析:設置起賠點。理賠起點為30%,即承保的農作物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率達到30%(含30%)以上到70%時,按農作物生長期劃分保險金額和損失率計算賠款。

具體理賠計算公式為:賠償金額=各生長期保險金額X損失率X受損面積。對于損失率達到70%以上時,按該農作物生長期保險金額全額賠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農業保險2021年有哪些新政策?
農業保險2021年新政策
一)關于參保品種。參照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條款目錄,結合我縣實際,確定我縣的參保品種為:政策性農業保險9個品種(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育肥豬、能繁母豬、奶牛、公益林、商品林)。地方特色保險9個品種(肉雞、肉鴨;肉鵝;蛋雞、蛋鴨、兔;肉牛、肉羊、沼氣池、蔬菜、水果、生豬價格指數),其中:蔬菜(食用菌)、水果(仙桃)、生豬價格指數為中央財政優勢特色農產品險種享受中省財政補貼,其他特色險種由縣級財政和農戶按比例共同承擔。
(二)關于參保對象。全縣種養殖戶、農(林)場、合作社、農業企業、村民委員會等
(三)主要保險責任。保險責任以保大災為主,主要包括地震、旱災、內澇、凍災、山體滑坡、火災、冰雪、暴雨、洪水,凍害、風災、泥石流、冰雹、暴雪、霜凍、干旱、病蟲草鼠害、建筑物倒塌、大規模疫病等主要災害。農業保險在定損后,保險公司一次性向農戶支付保險賠款。
(四)關于保費補貼。中、省、縣三級財政安排專款,對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特色農業保險的農戶按規定比例給予保費補貼。
三、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要求
(一)宣傳帶動,擴大參保。繼續落實宣傳工作,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參保意識。依托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動機制,帶動廣大農戶團體參保,進一步擴大參保面。
(二)完善制度,優化服務。保險機構進一步完善基層服務網點設置,推進農村保險服務站和基層代辦員制度建設,完善定損理賠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24小時報案、大災快速理賠等制度,優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
(三)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是農業防災減災、及時恢復生產的重要抓手。各相關部門、鄉鎮要積極履職,落實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協助保險機構做好承保、查勘、定損、理賠工作。
請問什么是農業保險?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險種按照大類可以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森林保險、其它涉農保險(農房、農業機械、涉農意外等),都保什么?(做了一個大致羅列)
種植業:
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油菜、棉花、馬鈴薯、蘋果、梨、桃、
杏、西瓜、楊梅、橡膠……
養殖業:
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牦牛、羊、藏系羊、
雞、魚、蝦、螃蟹、海參……
森
林:
商品林、公益林
其
它涉農:
農房、農機具、漁船……
說到險種必須提到保險產品,目前我國的保險產品大致可以分為5類:
1、生產成本保險:保障金額為農作物和家畜家禽的直接物化成本(種子、化肥、機械耕種的成本),為主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
2、產量保險:以過去幾年平均產量的一定比例做為基數,因災害造成產量損失,按產量差額乘以政府收儲價進行賠償。
3、價格保險:保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損失,事先確定農產品上市時的市場價格(保障價格),如上市時的市場價格低于保障價格,則保險公司賠償差價。
4、天氣(氣象)指數保險:不根據作物因災受到產量損失來賠償,而是根據一個地區的某種天氣指數來決定賠不賠,此類保險不需要查勘定損。
5、農業收入保險:保障投保人的農作物或家庭農場額收入的保險,無論是遭受災害還是因為市場價格下跌,既保自然風險損失,也保市場風險損失。(目前美國85%的保險都為收入保險)
現在大部分地區實行的還都是生產成本保險,該類保險的保障水平比較低,算是普惠性的金融支持農業吧。我國有13個省份為糧食主產區,針對現在的土地流轉、租金高等情況,17年6月份國家推出了在糧食主產區的200個縣進行大災保險試驗,最大的亮點是將土地成本納入了保險責任范圍,提高了保障水平。
再說說農業保險盈利的情況:
先說一下整體利潤情況:財產保險的平均利潤在3-5%,農業保險在10-11%。農業保險在經營的過程中利潤較財險整體水平高的原因,我個人理解的有幾點:1、政策支持: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為政策性農險,在經營的過程中政府給予很大程度上的幫助和優惠,最明顯的是稅收優惠,國家免征營業稅(增值稅)。2、獲客成本較低,目前被保險人的資源大多都是政府分派的,集體投保。3、協議賠付,當出現大災時,賠付情況都是與政府部門協商出來的,往往低于真實賠付情況。
氣象指數保險中的觸發條件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氣象保險,目前我國開展的主要農作物保險。農作物保險以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棉花、煙葉等經濟作物為對象,以各種作物在生長期間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使收獲量價值或生產費用遭受損失為承保責任的保險。當然受氣象因素影響的事情還有很多,
農產品期貨看什么指數?
農產品期貨看農產品價格指數。
所謂“期貨農業”是指農產品訂購合同、協議,也叫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訂單中規定的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因為訂單是在農產品種養前簽定,是一種期貨貿易,所以也叫“期貨農業”(農業訂單+期貨貿易)。
以國內外“期貨農業”經營模式成功范例為佐證,國外用期貨為農民服務的成功范例是美國,如美國政府將玉米生產與玉米期貨期交易聯系起來,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維持玉米的價格水平,替代政府的農業支持政策,通過玉米期貨市場,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玉米定價中心。
以上就是有關“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農業保險運行流程中必備要素”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法解決您的問題,可以直接在本文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或者您也可以點擊本站其他欄目,還有更多精彩干貨供你學習和參考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