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震蕩、收益低、回撤大……這些話題從2022年開年以來在公募市場上熱度不減的話題。
從今年年初以來,A股市場處于震蕩波動的狀態。受股市影響,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表現隨之跌宕起伏。
經歷了年內冰點后,2022年4月下旬起,市場逐漸回溫,一部分基金收益有所回升,但整體市場表現仍呈明顯的兩極分化的特征。
業績好的基金又都有怎樣的共性呢?
主動權益類基金呈兩極分化
首尾業績相差108%
A股震蕩市下,主動權益基金的表現呈明顯的兩極分化特征。
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方面來看,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752只基金實現了正收益,其中31只基金回報超過15%,12只基金的回報超過20%。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均超過22%。其中,業績冠軍為黃海所管的,其今年以來回報為65.69%,與墊底基金竟相差了超108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黃海所管的三只產品均霸榜漲幅榜前三,除了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外,萬家新利、萬家精選A位居第二、第三,年內收益率分別為59.94%、52.07%。上述三只基金均在上半年重倉了煤炭股。
此外,備受熱議的“櫥窗基金”金元順安元啟,該基金凈值于9月6日創下新高,目前年內收益率為26.77%。該基金以持倉分散、操作靈活、凈值曲線平滑而出名,但由于策略容量較小,已經于8月22日起暫停申購。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一方面,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分散布局的基金經理在市場下行時能夠分散風險,對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強;而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基金經理則在產品所重倉的行業板塊整體表現欠佳的時候,產品業績往往隨之出現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明星基金經理通常管理的產品規模較大,整體投資管理難度較高,這也可能成為影響業績的因素之一。
基金排行榜的背后:
榜首榜尾的基金都有哪些特征?
一是規模較小。Wind數據顯示,收益榜首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的最新規模為8.27億元,年內收益率為28.26%的英大國企改革主題規模僅為0.81億元,收益率超15%的基金規模平均數值為3億元左右。與規模大的基金相比,規模小的基金調倉更為容易,這已是業界共識。
二是多為次新基金。收益超15%的基金中,大多數基金均為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成立日期集中在3、4月份。如廣發先進制造A/C(年內收益率為16%)、鑫元長三角區域主題A/C(年內收益率為20%)等。業內人士分析,3、4月份時恰好是A股市場行情膠著之際,上證指數從3400點震蕩回調至3100點左右。后續隨著A股市場接連走出獨立行情,指數反彈,逢低建倉的優勢凸顯。
另外,從持倉方面看,年內業績暫時領先的基金主要有兩類:一類重倉了以煤炭為代表的舊能源,如上述黃海所管的位居榜單前三的三只“冠軍基”。另一類重倉了以“風光車儲”為代表的新能源,如收益居前的泰達宏利景氣智選則重倉派能科技、比亞迪(002594)、寧德時代(300750)等多只新能源概念股。
從榜尾的基金的特征看,也能分析出不少共性。
Wind數據顯示,跌幅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重倉均集中在消費、電子、傳媒、醫藥等領域,如諾安創新驅動的重倉股集中在計算機板塊、金鷹轉型動力多重倉醫藥和計算機板塊。
上述板塊在上半年未出現明顯反彈,盡管部分基金重倉了4月底回升的新能源板塊,但或由于龍頭股價格波動較大或板塊分散等原因,未能充分享受到其上漲紅利。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受海外通脹抬升、疫情沖擊后需求端逐漸恢復、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因素的影響,整個市場大宗商品供求關系偏緊,因此商品價格提高,這或許是商品基金在今年以來獲得較好表現的原因。與此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海外鷹派加息預期、國內疫情反復等因素的影響,近半年權益類市場行情整體回落,因此以國內市場權益類資產配置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近半年表現相對不佳。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