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聊聊廣東省的基本情況。廣東省是我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經濟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廣東省總人口1.26億人,穩居全國第一位。比山東省、河南省等省份,多了2000多萬人口。換而言之,相當于多出了甘肅省或者吉林省的總人口。2021年,廣東省的GDP總量達到了12萬億以上,穩居全國第一。
從GDP總量來說,甚至超過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發達國家。目前,廣東省、江蘇省的GDP總量都在10萬億以上。廣東省還是我國著名的蔬菜、水果輸出大省,每年輸出了各種水果、蔬菜,而且數量多、品種廣。例如廣東省北部、西部的很多城市,陸續設立了各種類型的種植基地。
目前,廣東省總計下轄了21個地級市,分別是: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佛山市、中山市、湛江市、惠州市、茂名市、陽江市、揭陽市、潮州市、梅州市、珠海市、汕頭市、汕尾市、韶關市、清遠市、肇慶市、江門市、河源市、云浮市。當然,廣州市、深圳市屬于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由此可見,廣東省的綜合實力很強。
珠海市屬于廣東省21個地級市之一,同時也是廣東省的重要城市之一,經濟發達,城區配套完善。2021年,珠海市總人口240多萬。2021年,珠海市GDP總量3800多億。換而言之,珠海市的人均經濟水平很高。按照珠海市的發展規劃,2025年,力爭GDP總量超過6000億,總人口超過300萬人。
目前,珠海市下轄了3個區,分別是: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與周邊其他城市相比,珠海市下轄的區縣數量比較少。這是因為珠海市從一個縣一步步崛起而來,與傳統的地級市不同。那么,珠海市3個區縣的區劃結構,如何逐步形成的呢?
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內陸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其中,截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廣東省形成了10個府、3個直隸州的區劃格局,分別是:廣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慶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瓊州府、連州、嘉應州、羅定州。
當時,珠海市還沒有出現,珠海市下轄的區域,基本上隸屬于廣州府管理。在清朝統治的后期,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清朝一敗再敗,不得不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其中,好幾個通商口岸都設立在廣東省境內。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廣東省經濟發達、地理位置重要,各地軍閥相互爭奪,對廣東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在廣東省境內,組建了一系列的專區、地級市,例如珠江專區、東江專區等等。
1956年,粵中行政區被撤銷,組建了佛山專區等幾個專區。此時,珠海縣劃入了佛山專區管理。1958年,在廣東省新一輪的區劃變遷中,珠海縣被撤銷,劃入了周邊幾個縣管理。不過,這一段時間并不長,1961年,珠海縣重新組建,繼續隸屬于佛山專區管理。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管轄范圍不變。
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陸續進行了大規模的區劃調整。珠海縣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1979年3月,珠海縣被撤銷,設立了珠海縣級市。1979年11月,又被提升為地級市,脫離了佛山地區。珠海市組建以后,管理范圍有限,這不利于珠海市的經濟建設。

1983年,佛山地區的斗門縣,劃入了珠海市管理。1984年,珠海市在部分街道和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香洲區。這一階段,珠海市下轄了1個區、1個縣。隨著珠海市的持續發展,城區人口進一步增加,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2001年,斗門縣被撤銷,組建了斗門區、金灣區。截至這個時候,珠海市3個區的區劃結構,已經徹底形成。
當然,出于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經濟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后,珠海市陸續組建了橫琴新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等一系列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屬于功能區,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