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這是非常常見的2類銀行,也是目前我國銀行業機構法人數量最多的兩類銀行之一。
但是目前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到底有什么區別,這兩者貌似有共同的地方,但又有區別的地方。
大家的這種感覺其實一點也沒錯,農商行和農信社確實有關聯的地方,但又有不同的地方。
我們先來說一下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相同的地方以及一些關聯性。
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定位其實都主要服務于縣域以下經濟以及農村農民。
所以我們看到農商行和農村信用大多都主要開在那些縣城或者鄉鎮里面。
而且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本身就是一脈相承的。
在2000年之前,農商行是不存在的,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很多農商行都是從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很多農商行的前身其實就是各地的信用社。
信用社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金融組織,是由農民自愿入股組成的農村金融合作社,在最開始的時候,農村信用社數量非常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基本上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信用社,當時農村信用社數量甚至達到8萬個以上。
后來在70年代到90年代,農村信用社又陸續進行了一些改革,先是由農業銀行代管,后來又開始恢復自主管理。
在擺脫農業銀行的管理之后,1996年我國首次提出了設立農村合作銀行的設想,直到2003年4月,我國第1家農村合作銀行,浙江寧波鄞州農村合作銀行正式掛牌成立。
到了2003年國務院下發了《深化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試點方案》,方案確定了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目標,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模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將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這跟普通的銀行沒有什么區別;
第二種模式是在農村信用社現有基礎上,建立縣級聯社一級法人結構和縣鄉鎮兩級法人結構;
第三種模式是組建農村合作銀行;
這三種模式一直沿用到現在,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很多農村信用社都逐漸轉化為農村商業銀行,剩余的農村信用社未來也會逐漸轉化為農村商業銀行。
而且這三種模式的農村信用社雖然獨立運營,但實際上目前都屬于同一個系統,那就是各省的農信系統。

也正因為農村信用社以及農商行一脈相承,而且都屬于各省的農信系統,以至于很多人一直誤以為這兩類銀行都是同一家銀行,但實際上并不是。
我們再來看一下農村信用社和農商行的一些區別。
雖然農商行是由農村信用社發展而來的,而且兩者都屬于同一個系統,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一樣。
農村信用合作社,從性質上來說,它跟原來的性質差不多,它是由農民入股,由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服務的合作性金融組織,其性質是股份合作制。
而農村商業銀行則是按照商業銀行的規范來運營,屬于股份制有限公司。
2、股東結構不一樣。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股東主要由社員構成;
而農商行的股權結構就比較復雜,既可以是當地的農民,也可以是當地的工商戶以及企業。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各地農商行的股東基本上都是當地比較知名的企業,個人股東相對比較少。
3、治理結構不一樣。
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很簡單,就是在省聯社統一指導下,由社員自主管理,自負盈虧;
而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比較規范,采用的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設立股東大會,股東大會是農村商業銀行最高權力機構。
但說了一大堆,其實都是從理論上的一些區別,實際上從目前農村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兩者在經營模式、針對的客戶群體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并沒有嚴格的區別。
比如農村信用社雖然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為社員服務,但是目前農村信用社同樣可以向一些非社員開展業務,這也可以向城鎮一些居民開展業務,還可以向城鎮一些企業發放貸款吸收存款。
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新社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農商行的規模相對比較大,而信用社的規模相對比較小,當某一天信用社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申請轉化成農村商業銀行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