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一個議題被熱烈討論了近兩個小時——支付與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討論企業數字化轉型時,往往會提及企業自身治理、行業信息化現狀、科技賦能、金融賦能等。那么,支付能為數字化轉型做些什么?
生于互聯網化,催化數字化
隨著5G、大數據技術的日趨成熟,產業互聯網已經不再是喊口號,越來越多傳統行業開始了互聯網化進程。這個過程中,一個需求是不可避免,那就是交易。
“互聯網不只是信息平臺,同樣是交易平臺,當互聯網變成交易平臺的時候,支付的價值就會變得更為重要。”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余晨說。
互聯網交易必然產生電子支付需求,交易產生數據,從這個層面來看,支付可以說是產業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
企業數字化的首要基礎無疑是數據,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幾個方面繞不開,即數據能力、技術能力、業務能力、投入能力。
楊濤認為,一個企業要推動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在企業本身大做文章,無論是數據的采集、分析、應用、標準、規范與安全,只有把數據生產要素充分做好、準備好,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轉型發展。
顯然,在所有的數據中,最基礎也最為重要的無疑是支付交易數據,這也是企業在互聯網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的數據。
那么,有了交易數據之后,支付機構可以為企業做些什么?易寶支付創始人、CEO唐彬在此前一次媒體直播中曾舉過一個例子:幫助大量小微商戶基于交易數據和銀行實現信用互通,獲得資金支持。

通過數據幫助企業獲得金融支持,這對很多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先生存、后發展是小企業的發展之道。
楊濤提到的企業數字化四個能力中,最后一個能力就是投入能力。“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源是有限的,數字化轉型人人都覺得很好,但是需要投入資源,你有沒有投入這些資源?投入資源之后,能否帶來真正的好處?”
與產業數字化同頻共振
運用數據幫助企業,不僅支付機構可以做,科技公司也在做,甚至金融機構也在做,支付機構還能做什么?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指出,金融數字化轉型更應注意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結合,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同頻共振、融合發展。
對于支付機構而言,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同頻共振是其天然優勢。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支付從來都不是局外人。
以易寶支付的航空旅游行業解決方案為例,早在十幾年前,易寶支付就開始為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提供電子支付服務,助力機票電子化的逐步實現。這背后,一方面搭建了機票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的購買便利網絡,另一方面也為航空公司自身的數字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在縱深方向,易寶支付陸續推出統一支付平臺、電子錢包、虛擬卡及外卡收單、信息化建設、征信、保險、供應鏈金融等支付解決方案及衍生服務。而在橫向上,從航空公司到票務代理、機場生活,再到OTA平臺、鐵路、租車、酒店、景區、旅行社......易寶支付用十幾年覆蓋了出行、旅游行業的各個環節,從支付到支付+,真正實現了與產業的同頻共振,深度與產業進行了融合。
隨著零售、保險、電力、物流等行業的互聯網化進程加速,這種同頻共振也開始這些行業得到復制,從一個行業到更多行業。與ToC服務不同,ToB服務往往要下更多的“笨功夫”,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積累,一家家企業去做、一個個解決方案去迭代,直到把行業吃透,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易寶支付用了17年。
余晨認為,“行業本身的數字化程度和鏈條長短決定了是否能適應電子支付,但只要互聯網化持續進行、交易持續發聲,支付就始終不可或缺。在整個世界上,中國消費端的支付已經做得非常先進了,但是在產業端還有很大的空間,產業互聯網、數字化需要更多的支付機構、科技公司、金融機構一起來下笨功夫、苦功夫,沒有捷徑可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