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問題
看到節目里反復提到要用自己的閑錢投資,但是工作了幾年,還是存不下錢,閑錢也不多。有什么省錢的建議嗎?
設身處地,小光對這位朋友的焦慮感同身受。剛工作的時候,工資低,開銷大,攢不下錢還能自我安慰。但是工作了幾年,漲了工資也沒存多少錢,難免有點緊張。這也是投資理財的一大障礙。如果本金不足,即使收益率翻倍,利潤也非常有限。
所以,今天,小光想和你談談存錢,因為他可以更好地利用本金。
生活中的“拿鐵因素”
可能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沒有多少錢可以花,但是到了月底,錢袋子總是所剩無幾,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沒錢了”的狀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詞叫“拿鐵因子”。
這是美國財經作家大衛巴哈提出的一個理財概念,指的是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支出,但它們可以積少成多。
例如
很多人習慣每天上班的時候買一杯拿鐵。他們認為喝咖啡是一種生活感悟,從來不覺得有什么不妥。但我們可以為這種消費習慣算一筆賬:
假設一杯拿鐵的成本是30元,一個月就是900元,一年就是10950元,30年就是328500元!
咖啡30多萬。這是意外嗎?當這個數據被計算出來時,它確實震驚了小光。
很多時候,一些小開銷像沙子一樣從我們的指縫間流過,我們卻沒有太多的感知。日常生活中一些可有可無的小支出,日積月累,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生活中的這些“拿鐵因素”,就像不知不覺掏空我們錢袋子的小偷。
避免“拿鐵效應”,養成節約的習慣。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拿鐵效應”呢?
首先,記賬是第一步。會計軟件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記賬的習慣。如果我們覺得記錄每一筆支出無論大小都太麻煩,那就只能記錄一定金額以上的收支項目。月末,分析當月的收支結構。
比如最近各大購物平臺都開始了鋪天蓋地的“3.8購物節”促銷。你的購物欲望又被激起了嗎?你想從buy buy再買嗎?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薅羊毛或者收賬,我建議你先冷靜下來!按住你的手,告訴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再下單。每次購物能省幾百塊,一年十幾個購物節能省幾千塊。
此外,小光還建議每個人都養成儲蓄的習慣。根據賬簿記錄整理出落后的資金流向后,要有意識地進行調整。每個月除了必要的開銷,可以有意識的存錢,用于適當的投資。
這里有三種流行的省錢方法供你參考:
一、天數:365天儲蓄法
這個方法很簡單。用365個正方形搭建一個表格,分別填入數字“1~365”。每天存入網格號對應的金額,存入后再劃掉網格。如果真的能天天存,把所有的方格一個個劃掉,那一年就能存66795元。
當然,雖然形式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存錢的順序是可以靈活調整的。不必嚴格按照“第一天存入1元,第二天存入2元”的順序。不然以后一天要存一兩百塊錢,壓力更大。
比如,當你有了豐厚的薪水,你可以先存365元,劃掉最難的“365”格子;月底手頭緊,省幾塊錢就行了。
二。每周:52周儲蓄法
第一周10元,第二周20元.之后每周按照10元的增長率遞增,這樣小金庫一年就能存13780元。雖然起點只有10塊錢,但久而久之,就是一大筆錢了。
當然這個值不是固定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機調整。比如收入不高的朋友,第一周可以從10元開始,但如果收入可觀,可以從100元、1000元開始。
第三,固定投資
前兩種方法需要手動操作,有時候忙起來就忘了。據小光了解,很多朋友為了方便,直接設立了貨幣基金定投計劃。扣款日期定在發工資后的第一天或第二天,錢到卡就會自動取走,大大減少了“手挑”的次數。
記賬、儲蓄的理財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從理財的角度審視每一筆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避免沖動消費和過度消費。也是對自己的財富負責的表現。
積累財富不容易,但說難不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每月儲蓄的多少。我覺得每個月存1000元有點難,那就從存500元、100元甚至幾十元開始吧。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重要的是邁出第一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積攢下來的錢,雖然短期內很小,但長期來看可能就是你攢下的“第一桶金”。
/p>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