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為資金緊張,會選擇貸款買車,青島市民呂先生本想貸款買輛二手車,便于資金周轉,沒想到在貸款平臺上竟然平白無故多了五千多元貸款本金,這是咋回事呢?
貸款三萬五變成四萬 呂先生欲終止合同
因為當時手頭現金不夠,呂先生就讓車行幫忙聯系車貸公司,貸款購車。呂先生介紹,當時車行聯系的是易鑫車貸,總共貸了35000元,其中30000元是剩余的車款,5000元用來支付3000塊錢的車輛保險和2000元的貸款手續費。
呂先生和貸款公司約定好,35000元分36個月還完,連本帶息是47800元。可是到了第二天簽合同的時候,呂先生卻發現合同上有好幾處數字和之前的商定有出入。
按照貸款公司的說法,合同只是走流程。提車心切的呂先生也沒多想就簽字提車了。3月6號,呂先生手頭寬裕了,于是想提前還款,省點利息。
呂先生決定停止貸款 全款買車遇麻煩
平白無故要多還5000多元,呂先生趕緊給當時辦理貸款的業務員打電話。可對方卻始終含含糊糊解釋不清,后來干脆不接電話了。
無奈之下,呂先生只得通過貸款公司的客服投訴,提出要全款購車,終止貸款合同。3月16日,貸款公司終于給出了回復,說可以終止合同,但是需要車商配合。

這樣是否可行呢?隨后,呂先生又電話聯系了易鑫車貸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收到貸款后會盡量給呂先生辦理。
呂先生:“我就想今天下午全款給車商之后,你今天下午給我終止合同。”
易鑫車貸的工作人員:“今天下午我也去一趟,你和車商協商好了,車商把如數的錢打到我們公司,我們這邊就安排總部,給你取消合同。”
雖然事情有一個圓滿的解決,可通過這件事,不得不給呂先生和電視機前的市民提個醒。這件事的起因就在于簽合同的金額和之前約定的不一致,呂先生雖然事先發現了,可他更相信口頭約定,而忽視了合同的效力。
雖然現在是誠信社會,可當遇到問題時,再好的口頭約定,都抵不過白紙黑字的約定。要知道,如果雙方一旦發生糾紛,一切就得按照合同走,畢竟有了雙方的簽字,就相當于得到了雙方的認可。也希望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在簽合同的時候,都擦亮眼睛,畢竟這關系到咱們的切身利益。簽訂合同更非兒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