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江陰市瞄準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深度救助的基礎上,跳出“托底”思維,創新體制機制,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市場手段,在全國首創村級醫療互助制度,開創了新形勢下農村社會治理創新的新路子。村級醫療互助成為構建新時代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有效補充,被老百姓形象地稱為“第二醫保”。
2017年初,江陰市委、市政府將村級醫療互助列入農村工作要點,有別于基本醫療保障主要由政府出資的做法,村級醫療互助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以“政府引導、村委主辦、社會共建、村民共享、平臺服務”為主要方式,村委會組織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通過“村民個人出一點、村集體支持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資金由村委統一管理,并由第三方服務平臺福村寶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當年就基本實現了全市域覆蓋。
共建+共享
打造村民 “ 第二醫保 ”
在江陰,從村級醫療互助得益的不僅僅是余師傅一家。截至今年6月,全市參與村級醫療互助的有197個村,覆蓋人群97.74萬,補助人數達23.58萬,得到了江陰廣大村民廣泛的認可。
經過4年多的發展,村級醫療互助江陰模式已在全國8個省的52個縣區1800個行政村復制推廣,覆蓋人群超過1100萬。先后被納入國家“多層次醫保體系”的頂層設計、《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寫進了江蘇省委2020年一號文件。項目獲“江蘇省2018年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今年9月,作為江陰市集成改革第二批試點經驗,正在無錫市級層面推廣。
作為獨立運作、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村級醫療互助第三方服務平臺,福村寶公司按照各村人口數量、年齡結構、籌資規模等情況,運用大數據設計出一村一策或一鎮一策的村級醫療互助方案,然后交由鎮、村、村民代表多輪多層次民主協商,最后確定群眾認可、科學合理的補助方案,1539個病種覆蓋了所有因疾病住院的情況。
技術+規范
補助公平公正
村級醫療互助按照“一村一標準、同村同標準、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原則,做到了“一個標準一視同仁、只認標準不認人、只認病種不認醫院”,使得所有補助都陽光透明,杜絕了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人情補、暗箱補、過度醫療等不規范現象。
隨著參與村民數量的不斷增加,愛心捐贈資金的不斷增多,有效化解資金管理帶來的安全風險,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村級醫療互助通過第三方機構市場化運作,實現全過程公開公平與快速高效,減輕了政府的資金和管理壓力,實現了村民和服務企業的共贏。
管理+監督
筑牢資金管理 “ 防火墻 ”

為確保支出公開透明,有效防止資金被擠占或者挪用,每個村都成立由上級組織、村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分階段分期檢查、監督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使村級醫療互助真正做到群眾滿意、社會認可、政府放心。
另外,村級醫療互助還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設計補助方案,年度結余資金自動轉入下一年度繼續使用。
10月17日第7個國家扶貧日,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江陰村級醫療互助項目精準服務基層治理創新,持久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這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最高獎項。
江陰將進一步總結村級醫療互助江陰模式的成功經驗,發揮江陰模式在后脫貧攻堅時代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接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兜底保障的江陰方案。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