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資管新規》實施后,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模式發生巨大變化,在原有的提前部分支取不影響剩余部分定期存款原定利率和期限執行的基礎上,增加了“如果剩余定期存款不足起存金額的,則應該按照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的利率來計付利息,并對該項的定期存款予以清戶。”該變動加大了存款人的收益風險,定期存款變得不再靈活,即“提前取一部分,所有的都白存了”。
投資的三個目標,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三者往往不可兼得。三個角,你選了兩個,就必然要失去一個角。
銀行定期存款就兼顧了安全性和收益性,然后流動性較差,如何讓這個“不可能三角”盡量達到平衡,筆者在此分享下當下流行的存款小技巧。
一、 比較各銀行的存款利率
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偏低,包括中、農、工、建、交、郵儲;
股份制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中等,如浦發、民生、招商、廣發、興業、光大、華夏等等;
地方性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偏高,如城市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
貨比三家,從中挑選幾家銀行(注意不是只選一家銀行),離住處或者工作地點較近的為宜,但同時要避開存款利息過高或者過低的銀行。
二、選擇存單額度
目前銀行都在推廣1萬元起存的定期存款業務,其實利率并不比大額存單低多少。拿地方性銀行營口銀行為例,1年期1萬起存定期存款利率為3.7%,而1年期100萬起存定期存款利率為4.0%,利率之間差別并不是很大。
因此,不建議為達到大額存單門檻而集中存到一筆業務中,建議將資金切割成若干等份分散存款為宜。
三、選擇合適的存款期限
銀行定期存款的期限越長,利率往往也越高。1年期存款利率確實很低,而且時間短,不建議選擇。
但3年期和5年期存款未必是越長利率越高。不管是銀行普通定期存款,還是大額存單,近兩年很多銀行出現利率倒掛現象,也就是5年期利率反而不如3年期利率高。

而且目前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取消了5年期大額存款業務,也就是說,最長的定期存款就是3年期。
目前央行頻繁降準,并且央行持續鼓勵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降低存款利息,以此刺激消費,存款利率很不穩定。筆者認為3年期存款是目前經濟環境下最為穩妥的選擇。
四、如何在取得安全性、收益性的同時兼顧流動性
選擇了3年期,小額定期存款,也不要將若干份存單同一時間一并存入各個銀行,這樣會鎖死3年內的資金流動性,如果提前支取將白白浪費之前產生的利息。
建議在近3年內分時間段進行存款,如你有90萬元,將其中30萬元存3年定期存款,保證收益性;再將剩余60萬元存1年定期存款,保證了資金的靈活性,等到第二年時,將該60萬中的30萬繼續選擇3年定期存款,以此類推。
這樣一來,在3年之后,每年將有30萬元3年定期存款到期,既保證了資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又盡可能地兼顧了流動性、靈活性。
對于感覺1年結算一次的存款時間還是太久的話,也可以降低每筆存款金額,加大存款次數,半年一存、三個月一存、甚至一個月一存都是可行的。
提別提醒: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普通定期存款,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計算的資金數額在50萬元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50萬元的將承擔如銀行倒閉等潛在風險。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