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車險綜改”)的推動下,“降價、增保、提質”成為車險領域的主旋律。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車險綜改自2020年9月19日在全國落地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末,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61元,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據測算,改革以來累計為我國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過2500億元。同時,商業車險平均無賠款優待系數(NCD系數)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0,眾多駕駛習慣好、出險頻率低的車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費優惠。
車險一直都是財險領域的第一大業務,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車險保費收入為7773億元,占財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的56.84%。正因為市場規模大,車險也成為了財險機構重點布局業務之一。
從占比情況來看,合眾財險、華海財險、渤海財險三家的車險簽單保費占總簽單保費較高,達到八成及以上;日本財險、國元農險、東京海上日動保險、三井住友海上保險、現代財險、眾安在線、中石油專屬財險、建信財險占比較低,均不到10%。
雖然59家機構的平均車均保費在2015元,但是具體到單個機構,仍呈分化態勢。
有車均保費較低的,就有價格較高的。據統計,一季度東京海上日動保險、三井住友海上保險、京東安聯、國泰財險的車均保費遠高于行業的其他機構,車均保費分別達到4102.26元、7907.1元、7635元、6100元。
據悉,從投保的險種來看,投保交強險,營運車和非營運車險差價最高在幾千元左右,而投保商業車險,差價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不等。“近年來,因營運車輛風險大、投保難,監管鼓勵險企承保,公司積極響應號召重點為營運車群體提供保障服務。”國泰財險方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車險綜改影響下,險企不斷優化風控、渠道、服務等內容,意圖在市場角逐中獲得更多的業務和主動權。
“自車險綜改以來,各類財險公司都面臨保費、盈利雙承壓的局面。”興業證券在專題研究報告中分析稱,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是未來立足財險市場的必由之路。例如,在車險領域探索創新產品,或者拓展非車險市場領域。
“從行業發展方向看,當前車險綜改的影響仍在持續,單均保費下降和成本壓力仍在。國外財險行業發展經驗表明,成本壓力下中長期成本管控將成為財險公司競爭核心,把握創新型業務也將成為爭奪的焦點。成本方面,加強直銷渠道建設、優化渠道費用,加強科技投入、提升運營效率是重要手段;產品方面,積極開展新能源車、UBI和商用車產品探索與創新是重要方向。”興業證券分析稱。
有業內人士曾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采訪時表示,車險在今后兩三年內將持續面臨進一步降低綜合費用率和賠付率的壓力,精細化運營將持續成為考驗財產險公司經營能力的“命題作文”。化解壓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提升車險業務的科技含量,進行客戶細分,努力為客戶提供創新型、個性化的車險產品與服務,通過產品創新進一步抑制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降低出險率與賠付率;改造車險業務流程和管理架構,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內部管理成本;利用保險科技手段強化車險反欺詐工作,減少不合理的賠付。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