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頭版版面
眾邦:貸款全部投向民營和小微
湖北首家民營銀行與民企共生共榮
“當時因資金短缺,差點因不能及時交貨而違約,眾邦銀行的75萬元貸款2天內到賬,讓我們度過了艱難時刻。”武漢暢維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提起今年初的經歷,仍心懷感激。該公司所處的新能源汽車配件行業正飛速發展,一次違約可能就會在競爭中掉隊。
這只是眾邦銀行服務100多萬戶小微企業、個體業主的一個代表案例。作為湖北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民營銀行,開業兩年多來在服務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上,實現了自身跨越發展。
10月20日從眾邦銀行獲悉,該行3季度末貸款余額達到18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凈增9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而且該行企業客戶中,100%為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
“很驚喜,沒想到申請貸款這么容易。”從事服裝批發生意的武漢涓達貿易公司總經理吳秦,在手機簡單操作一下,幾分鐘后即獲得“眾稅貸”30萬元,解決了旺季備貨資金周轉難題。
9月29日,由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湖北銀保監局聯合舉辦的“線上銀稅互動”推進會暨簽約儀式上,眾邦銀行“眾稅貸”正式上線,成為湖北開展“線上銀稅互動”的8家銀行之一。
在服務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上,眾邦銀行再添利器。該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把小微企業納稅數據實時在線變為“真金白銀”的貸款額度。按時納稅的小微企業,提出貸款申請后,兩三分鐘即可獲得信用貸款額度,并可秒速提款。額度在2年內循環使用,隨時借、隨時還。

推出“眾稅貸”,是繼“眾鏈貸”、“眾微貸”等產品后,眾邦銀行展現互聯網交易銀行特色,發揮技術儲備優勢,助力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民營銀行與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眾邦銀行行長程峰說,民營銀行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負著服務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的光榮使命。
作為一家誕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民營銀行,眾邦銀行從成立第一天就意識到,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進步,為金融服務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勁支撐,要想與民營經濟共生共榮,就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
金融科技是眾邦銀行的核心生產力和競爭力。相比較于主流銀行,該行是一家金融科技色彩強烈的新型銀行。全行350名員工,60%以上是大數據和科技研發人才。在科技投入上更是“大手筆”,2018年1.5億元,2019年預算為1.9億元。
通過數據挖掘和科技賦能,獲取真實、全面、準確的小微企業數據,構建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的大數據體系,成為該行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眾邦銀行打造了“洞見”行為分析系統和“倚天”大數據智能風控決策體系,通過100多個數字模型、6000多個數據維度對小微企業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時風險識別,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因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而導致的融資窘境。
“銀行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這是對未來銀行發展趨勢的一句預言。
在服務小微企業上,眾邦銀行依托金融科技,把金融服務從傳統的售賣產品轉向融入客戶經營場景、產業生態圈。該行與農產品B2B交易平臺“中農網”合作開發的智慧蠶繭收購鏈,成為融入產業生態圈的典型案例。
湖北多地繭農手中都有一張IC卡,詳細記錄著繭農的住址、勞力、桑葉面積、蠶房面積,以及每次出售的蠶繭數量、等級、價格、成交金額等數據。繭農憑IC卡到繭站完成繭絲交易,并通過IC卡將相關數據傳送到中農網后臺。眾邦銀行依托中農網提供的完整數據及實物動態監管保證,為繭絲采購商融資,并將采購貨款直接打入繭農銀行賬戶中,繭農的賬期從過去的半年變成了2小時,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促進整個產業生態的良性運轉。
隨著產業互聯網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發展,依托產業生態提供金融服務成為銀行的優先選擇。為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眾邦銀行建立了“傳統核心+互聯網核心”的雙核心技術系統,既能滿足銀行基礎金融服務,又能快速連接交易場景。在此基礎上通過B2B2C模式,利用可搭建、組件式、模塊化的產品設計,實現金融服務“即插即用”,把銀行開在數十家互聯網場景平臺中。雖然只有一個實體網點,但眾邦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已經邁向“無處不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