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 | Time Weekly - 2015-03-17 02:14:00
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都市報業日漸萎縮、普遍式微的趨勢之下,國有媒體迎來了大舉進攻的契機。這其中,杭州——這個在國內新聞界不算出眾的城市,先后在2011年和2014年出現了浙報集團、杭報集團兩家黨報背景的傳媒集團整體上市,令業界眼花繚亂、驚詫不已。轉型,這個無比艱難又不得不直面的詞,似乎在杭州看到了一些曙光。
“技術、管理、市場和政策”
“也就是說,這四大塊融合完畢后,才能說媒介得以融合,才能再往前推一步說,整個媒介生態得以轉型。” 魏武揮說。
“相對而言,前三大塊融合都有自發生成的色彩,或者說,不是那么頂層設計。”根據魏武揮的分析,技術融合指的是具體技術工具的創新應用,互聯網技術顯然是技術融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管理融合指的是業務管理創新,比如說管理方式改造、業務流程重塑等。市場融合則是受眾端的創新,比如說,將讀者轉變為“用戶”,將瀏覽量(發行量收視率)改為用戶活躍度,等等。這些融合路徑需要種種創新,但說到底,是來自于企業組織端的江湖。
政策融合,也就是政策創新,是媒介四大融合中唯一來自廟堂的頂層設計,這一部分,在美國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修銘寫過一本名為《總開關》的書,回顧了通訊業和電影業的變遷,頗多涉及到政策的創建與修改。
比較有中國特色的信息世界大致是這樣的:一方面,中國有相當多的技術、管理和市場的創新融合直接借鑒了美國,但另外一方面,中國有關的政策律條,則相對沒有跟上。中國互聯網上的三大融合所誕生的企業組織,來得更為草根,而所謂的“傳統媒體”,則倒是受限于一些律條和體制原因,盡管技術上也在拼命采用最新的創新工具,管理上局部單元嘗試一些新的業務流程,媒體人員掏出名片來這個O那個O也不稀奇,市場上也知道用戶體驗、移動優先等,但大的突破,一直很難說有多大。
就政策融合而言,魏武揮認為無論是浙報集團、杭報集團乃至未來各地其他的黨報上市集團,要走的路還很長。
“培養用戶粘性的意識”
2011年9月29日,浙報集團媒體經營性資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省級報業集團。2013年初,浙報傳媒斥資32億元收購邊鋒網絡和浩方100%的股權。上市以來,在傳媒行業收入整體下滑的形勢下,浙報傳媒保持了營收和利潤的持續穩步增長。2013年,浙報集團躋身“世界媒體500強”。
正是這一系列動作,讓這家地區報業集團引起了整個中國傳媒業的震動。特別是其收購邊鋒浩方,幾乎可以作為經典案例寫入教科書。事實上,過去多年來,浙報集團以省委機關報為內核,高舉“資本壯大傳媒,傳媒控制資本”的旗幟,在游戲、影視等諸多傳統紙媒從未想過涉足的領域高歌猛進。

圍繞建設具有“黨報特質、浙江特點、原創特色、開放特征”的主流網絡媒體平臺,搞活傳統媒體、做大新興媒體,全力打造“三圈環流”的新媒體產品矩陣,構建以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浙江新聞”移動客戶端、浙江手機報及浙江視界移動視頻客戶端等“四位一體”的網上黨報,加快做大做強主流媒體輿論陣地。
張德君從傳播的渠道角度提出,媒體不單純是一個渠道,還是一個內容的辨識組織者。過去渠道在自己手上時,兩者不分開,現在盡管渠道多元化了,內容組織能力依然在手。不一定需要在媒體人手上誕生平臺,但媒體人一樣可以做互聯網產品,可以傳遞新聞與咨詢。
“媒體天然具有資源整合能力優勢,這是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礎上,但長期以來依靠粗放式經營能夠獲得高利潤率,沒有充分挖掘這種服務的深度。現在媒體的服務深度需要被挖掘出來,和地方政府與公眾的互信關系需要通過深度挖掘來實現。”張德軍說。
所謂“深度挖掘”,一方面,內容要做好,另一方面,各種服務也要做好。“做服務要有培養用戶粘性的意識。” 2010年開始,浙報集團先后通過推動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成立浙報傳媒夢工場、并購邊鋒浩方網絡平臺,成功打造了融合發展的資本平臺、技術平臺、用戶平臺,贏得了在互聯網領域整合資源的主動權。
“這個思維在很多產業早就有了,比如化妝行業,化妝師可以圍繞特定人士做產品的精細化服務。大而化之的產品一定是乏人問津的。“基于此,新聞人的概念亦需要重新擬定,在媒介巨變時代,傳統新聞人所占媒體行業的比例僅為N分之一。很多轉型成功的媒體人,其實早已經投入用戶細分領域,從原先的新聞內容生產者轉變為資訊的專業提供者。”張德君說。
杭報集團:后起之秀
2014年5月18日,華智控股發布重大資產重組相關公告顯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擬借殼華智控股實現整體上市。這是三年以來第一例黨報背景傳媒集團擬整體上市案例。一個省會城市,同時出現了兩家黨媒上市集團。
也許是浙報集團的示范效應,杭報集團加快從傳統報業單一傳播方式向全媒體傳播方式轉變,初步構建了以報刊為主,兼具互聯網、廣播、電視、移動媒體、戶外媒體、數字出版“1 6”的現代傳媒體系。
“新媒體的培育需要時間,受眾接受你的形態,更需要時間,新媒體架構也需要時間。當然,有些黨媒比較需要現金流,各個媒體的情況不一樣。杭報在這方面沒有太大隱憂,與《都市快報》、《錢江晚報》近年來深陷廣告急劇下滑的頹勢不同,《杭州日報》去年的廣告不降反升,這得益于立體傳播需求的挖掘和受眾需求的滿足。”邵宇峰說。
【新媒體 新常態:媒體融合發展與傳媒產業創新峰會】專題報道(一)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