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全文約42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
一夜之間,原本鮮為人知的新股太平鳥(603877),卻讓整個市場都記住了它的名字。究其原因,太平鳥在不經意當中創造了一個紀錄——2016年以來非金融類新股最快開板紀錄。
除了太平鳥,近期景旺電子、常熟汽飾、塞托生物上市后的股價表現都說明,曾經無視行情走勢高歌猛進的新股,已經逐漸低下了高昂的頭,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無論是打新者還是炒新者,都有些無所適從。
“最弱新股”驚呆市場
2017年1月9日,太平鳥登陸A股,這無疑令中簽者喜上眉梢,畢竟按照過去的經驗,每天躺著數錢的時候到了。但遺憾的是,在上市首日頂格上漲后,僅僅收獲了2個漲停后,1月12日太平鳥就開板了。
盤面顯示,1月12日當天太平鳥以漲停價開盤,一開盤就迎來近4000手的賣單,漲停不復,之后的大多數時間里,股價都在38~39元之間波動,最終當天漲幅僅為2.86%,全天換手率高達47.27%。
上市第四天就開板,是什么概念?回顧2016年以來上市新股走勢,只有2016年11月16日上市的上海銀行(601229)比太平鳥更“揪心”:
該股是在上市后第三天便早早開板,開板后股價一路走跌,從最高的30.97元一路跌到了22.04元,直逼上市首日開盤價21.32元,這個價格也是該股上市后的最低價。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銀行畢竟還是金融類的大盤股,一般來說大型金融類股票上市后漲停數量本就不算多。如2016年10月27日上市的杭州銀行(600926)和2016年8月2日上市的江蘇銀行(600919)也是如此,雖然這兩者也是在上市后的第四天出現放量,但與太平鳥不一樣的是,當天杭州銀行和江蘇銀行仍然收獲漲停,上市后第五天才無法維系漲停的姿態。
新股連續漲停數量銳減
1月12日,太平鳥、景旺電子(603228)均開板,只是景旺電子的股價走勢比太平鳥稍勝一籌——上市第五天開板,而太平鳥是上市第四天就開板了。
到了1月13日(周五),開板新股又增加了新成員,分別是常熟汽飾(603035)及塞托生物(300583),前者上市后第七天開板,后者上市后第六天開板。另外,吉比特(603444)和弘亞數控(002833)兩只新股雖然依舊漲停,但是單日換手率已經出現明顯放大,意味著拋盤壓力增加了。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月有39只新股上市,平均連續“一”字板的數量約為13個;到了2016年12月,有51只新股上市,平均連續“一”字板的數量已經降至10個左右;進入2017年1月,上市新股中頻頻出現太平鳥、景旺電子、常熟汽飾、塞托生物這樣早早開板的案例。
新股開板后“壓力山大”
“一般來說,新股開板賣一半,鎖定一部分利潤,另外一半籌碼很可能會沖得更高。”熟悉炒新的投資者可能對于開板以后的新股走勢印象大抵如斯。
比如夢百合(603313,此前為恒康家居)便是如此。該股2016年10月13日上市,上市首日頂格漲停,緊接著走出5個“一”字漲停板后,開始放量換手成交。比如放量第一天該股換手率高達53.79%,而在這之后,恒康家居的股價繼續上沖,成為炒新資金的樂園,股價后續又上攻了50%。
來伊份(603777)的股價走勢形態也非常典型,該股在上市第九天出現放量,籌碼快速從打新者的手中,換進炒新者的賬戶。大規模易手之后,來伊份股價繼續拔高,從放量那天算起,來伊份后續的14個交易日里,累計漲幅高達131.18%。打新者和炒新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從近期新股開板后的股價走勢看,很多新股結束連續漲停之后,股價立刻急轉直下。典型的如杭叉集團(603298)。該股在上市首日頂格上漲后,又迎來5個漲停板,2017年1月5日盤中創出新高31.57元后,一路下行,1月13日報收于23.28元,區間跌幅約為20%。
與杭叉集團類似的還有中旗股份(300575)、森特股份(603098)、裕同科技(002831)等。即便部分有股價二次沖鋒跡象的新股,如武進不銹(603878),其也是僅僅距離開板股價位置高了少許(約再漲5%左右),隨后股價便呈現出節節敗退的跡象。
背后顯示出三大信號
實際上,太平鳥這種看似突然出現的變化,有著無比清晰的邏輯,種種信號顯示,目前新股市場的生態已經改變,這才是新股表現走弱的最大影響因素。
信號一:新股發行“火力全開”
很多普通的投資者對新股發行加速最直觀的印象,可能就是近期每天都有3只新股可以申購。

瀏覽新股日歷可以看到,1天申購3只新股是從2016年12月22日這天開始的,當天及其后均是每天發行3只新股。而在此之前,每天的申購數量幾乎都是2只。再往前推,2016年10月中旬及更早之前,新股申購的節奏主基調還是1天1只。
如果按月看,新股發行提速更加明顯。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歷了2015年7月~10月的“零發行”之后,2015年11月,新股發行悄然恢復,當月僅有1只新股發行。進入2016年,新股發行節奏仍較緩慢,當年1月和2月新股發行數量均為6只。到了2016年3月,新股發行數量上升為兩位數,為13只;2016年4月為15只;到了2016年8月,當月新股的發行數量突破20只,為27只;2016年11月,新股發行數量一口氣從10月份的21只跳升到39只;2016年12月發行了51只。而就在2017年1月,截至目前已發行新股數量為27只,而按照安排本月新股發行數量為43只之多。
伴隨發行數量上升,新股募集資金的總額也呈現遞增態勢。2016年1月,新股總募集資金為33.21億元,到了6月份,這個數據就上升到了63.71億元。進入2016年下半年,募資總額開始跳升,2016年7月為165.96億元,2016年11月達到了359.10億元,近兩月募資總額又稍微有所回落,但按照這個發行速度,估計整體趨勢難改。
信號二:炒新資金頻“踩雷”
一方面是新股發行熱火朝天,另一方面炒新資金日子卻并不好過。近期新股在打開連續漲停之后,幾乎都出現了股價快速回落的現象,這樣的股價走勢讓過去風光一時的炒新資金頻頻“踩雷”。通過對龍虎榜的梳理,也能夠看出些蛛絲馬跡。
龍虎榜顯示,2016年12月23日開板之日,華泰證券無錫解放西路營業部買入3476.97萬元,華泰證券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營業部買入1513.12萬元,宏信證券成都紅廟子營業部買入1316.26萬元。
但開板次日(2016年12月26日),興業股份即以跌停價報收。上述三家營業部忙不迭地又上了龍虎榜,不過是現身賣出席位,依次賣出金額為3106.34萬元、1417.27萬元和1217.61萬元,從金額看不排除是“割肉”出局。
再看元祖股份(603886)。龍虎榜顯示,2017年1月11日,元祖股份引起了東莞證券北京中關村大街營業部、華泰證券無錫解放北路營業部、國聯證券杭州中山北路營業部的興趣,3家營業部分別在當日動用了2052.61萬元、1513.52萬元和1459.60萬元進行買入操作。然而僅僅過了一天時間,風向陡變。
1月12日元祖股份大幅低開后直接被摁在跌停板上,龍虎榜顯示,上述3家營業部也紛紛出逃,其中東莞證券北京中關村大街營業部賣出金額為1856.91萬元、華泰證券無錫解放北路營業部和國聯證券杭州中山北路營業部分別賣出1360萬元和1362.33萬元,較前一天的買入金額均有所減少,不排除是“割肉”出局。
1月13日,元祖股份股價低開低走,全日未翻紅過,收盤跌9.18%,如果還有炒新資金尚未逃出,那損失可想而知將會更大。
炒新資金近期“頻頻踩雷”,這無疑也快速降低了資金炒新的熱情。
信號三:收益下行拖累市場人氣
回顧近兩年的A股市場,市場資金從新股發行中獲益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是這種獲益無外乎通過兩種方式:
一是申購新股中簽帶來的收益;二是炒作新股或者次新股(一般指上市45個交易日至1年的個股)獲得收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打新還是炒新,收益率均出現了明顯的下行。
首先從新股申購來看,近期新股上市后漲停板數量明顯減少的同時,新股中簽率依舊低位運行,簡單地說,新股依舊難中,中簽以后賺的還變少了。申萬宏源指出:
近幾批新股收益率下滑明顯,小盤股收益率已從年中的400%以上漲幅回落至200%左右,發行速度如保持現狀,則可能會導致新股收益率進一步降低。
對于打新資金來說,新股走勢趨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是對于炒新資金來說,則難免面臨“踩雷”風險。深次新股(399678)這個綜合反映次新股走勢的指數,自2016年11月22日觸及2046.81點之后一路下挫,1月13日大跌4.24%后,報收于1430.58點,也就是說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這一指數的跌幅達到了近30%,要知道近期因為連續下挫引發聚焦的創業板指數,同期下跌幅度也不過才12%左右。
毫無疑問,炒新資金是市場上最活躍的資金,新股和次新股的上漲,從一定層面上也帶動了市場人氣。正因為如此,伴隨著新股、次新股賺錢效應的回落,市場人氣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其他用戶正在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