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可轉債新規落地已滿十日。
這些天的交易情況表明,可轉債市場的炒作明顯降溫。
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轉債市場總成交額7663.50億元,日均成交額約為957.94億元。而在此之前,6月、7月轉債市場綜合成交額則3.38萬億元和2.36萬億元,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123.63億元和1608.11億元,其中,6月份單日最高成交額曾一度超過2000億元。
在市場人士看來,新規對于遏制可轉債炒作,規范可轉債交易效果明顯。雖然對市場短期成交量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將有助于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穩定市場預期,助力可轉債市場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定價機制,使可轉債市場運行回歸正股邏輯及價值配置主線。
值得一提的是,除此之外,可轉債新規還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披露規則,市場新一輪“贖回潮”即將來襲。
就在此前一天,新規落地后首只被提前贖回的可轉債出爐——石英轉債變“Z石英轉債”結束了最后一個交易日的交易。
除此之外,同和轉債、祥鑫轉債、高瀾轉債、海蘭轉債、雷迪轉債等也將分別迎來贖回登記日。
轉債市場回歸理性
近年來,憑借債券及股票雙重屬性,兼顧“保底”與“進取”兩種屬性的可轉債受到了A股市場的廣泛追捧。
今年7月底,滬深交易所正式對外發布可轉債交易實施細則及相關自律監管業務指引(即“可轉債新規”),并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
可轉債新規增加了可轉債漲跌幅限制等內容,如上市首日新增較發行價上漲不超過57.3%,和下跌不超過43.3%的全日價格限制,保留20%、30%兩檔盤中臨時停牌機制,次日起實行20%的漲跌幅限制。
在新規落地后十日內,轉債市場平穩運行,炒作情緒明顯降溫。
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轉債市場總成交額約7663.50億元,合計成交41.62億張。期間合計有3只新券上市——科利轉債、銀微轉債和潔特轉債上市首日漲幅分別僅為33.52%、28.07%、25.14%,均未出現異常暴漲。其中,科利轉債和潔特轉債在隨后價格也迅速回調,截至8月10日晚累計漲幅僅分別為2.47%、1.64%。
剔除新股后,10日來,全市場426只轉債,僅18只轉債累計漲幅超過10%,其中漲幅最高的是三超轉債,8月以來累計上漲30.49%。
不過,同期,三超轉債的正股三超新材8月以來累計漲幅達到63.42%。
早前,三超新材連續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釋放半導體相關業務情況及定增項目預計達產時間等利好消息,并表示“公司目前半導體用工具大部分品種均已形成銷售,其他未形成銷售的產品也通過了一些客戶的測試”等,引發股價異動。
如跌幅最高的城市轉債,8月以來累計下跌30.25%,截至8月10日城市轉債價格為150.666元,其轉股溢價率和純債溢價率分別達到84.91%、74.39%。
在可轉債新規實施10天后,可轉債轉股溢價率持續小幅下行。
截至8月10日,可轉債的平均轉股溢價率為49.78%,僅41只可轉債轉股溢價率超100%,沒有一只超過400%;而在6月17日可轉債新規公開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可轉債平均轉股溢價率達到57.99%,54只可轉債轉股溢價率超過100%,藍盾轉債、橫河轉債的轉股溢價率更是高達953.58%、515.39%。

“長期來看此次可轉債新規是市場完善過程中的一個節點,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朝著規范方向的改變,對可轉債市場的長期發展具有引領作用。規范化的市場,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優秀標的,長期來看是利好。”光大保德信固收多策略部投資總監黃波表示。
轉債投資“回歸”正股驅動
“對于我們來說,影響并不大,該怎么操作還是怎么操作,規則的初衷在于遏制泡沫炒作。”中部地區一名資深的私募機構可轉債投資人受訪指出。
“我們還好,但是市場上確實有一些喜歡買高價債的投資人,甚至熱衷于追高,博高收益,但擊鼓傳花注定是不能長久的。可轉債投資最終的驅動力應該是來自于正股,新規也在引導投資人從正股的價值出發,進行可轉債投資。”滬上一名私募機構固收基金經理表示。
事實上,眼下雖然轉債市場成交量和換手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不少投資人士認為,長遠來看,“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可轉債仍是優質的投資品種。
德邦證券固收分析師徐亮指出,根據轉換價值區間劃分的轉股溢價率走勢來看,成交量降低主要帶動高轉換價值區間的轉股溢價率下行;根據分規模區間的轉股溢價率走勢來看,小規模轉債轉股溢價率受市場成交量下降的影響更大。因此,中低轉換價值區間的中、大規模轉債在成交量下降時,溢價率影響較小,后續著重配置該類資產可較少受到成交量下降的影響。
“成交量下行對轉股溢價率的壓縮主要體現在正股下跌的過程中可轉債防御性的消失,因此倘若轉債對應正股較為強勢,可較大程度地避免成交量下行壓縮轉股溢價率的影響。”徐亮進一步表示。
轉債強贖潮來襲
8月9日,石英轉債成為新規之下首只被提前贖回的可轉債。數據顯示,該轉債8月9日全天成交11.31萬手,成交金額10.95億元,最終上漲5.12%,收盤價定格在982.741元。
該轉債的贖回登記日和最后轉股日是8月12日。在石英轉債贖回登記日收市前,持有人仍可按照每股14.69元的轉股價,將石英轉債轉換為石英股份A股股票。8月12日收市后,未實施轉股的石英轉債將全部凍結,停止交易和轉股,并按照每張100.957元全部強制贖回。
這也就意味著,高價買入石英轉債的投資者,若不及時轉股,或將面臨巨額虧損。
而在石英轉債之后,8月15日、18日、19日、23日、31日和9月1日、7日,同和轉債、祥鑫轉債、高瀾轉債、海蘭轉債、雷迪轉債、中大轉債、美力轉債也將分別迎來贖回登記日。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市公司緊密的贖回潮,也與監管規則有關。
8月1日,可轉債新規正式實施的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還發布的還有關于可轉債的《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以下簡稱《自律指引》)。
而值得一提的是,可轉債是否觸發強制贖回條款,取決于其正股的股票價格,正股股票價格上漲至超過可轉債轉股價130%以上的時候才能觸發強制贖回條款,上市公司才能獲得提前贖回可轉債的權利。
“影響股價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在觸發條件的時候,放棄此次提前贖回的權利,再次行使權利就是三個月之后了,但三個月之后,誰還能知道下次觸發強贖是什么時候?所以一般現金不算緊張,或者為了方便下次發債企業,都會促進可轉債盡早實現提前贖回,完成債轉股。”華南一家私募機構合伙人受訪指出。
華泰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繼強也在研報中表示:“發行人在決定是否提前贖回可轉債時將更理性,選擇實施贖回的比例或有所提高,這可能促使可轉債估值回歸合理水平;可轉債再次觸發贖回的時間分布將更分散,有助于降低系統性風險,投資者對于判斷贖回風險、開展投資決策時也更從容。”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