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報和三季報扣非凈利均穩步增長、且未有其他利空消息出現的情況下,市值接近300億的電商龍頭股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極電商”,002127),2021年開年卻遭遇連續兩個跌停,股價閃崩。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不存在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作為以知名內衣品牌“南極人”起家的上市公司,在借殼上市后轉型為以電商渠道為主,用品牌授權和產業鏈服務為主體的消費品巨頭,南極電商歷年披露的業績均帶給投資者生意大好的印象。但此次沒來由的股價閃崩,卻突然帶火了興業證券一位分析師發布于2019年的一份研報,在這份研報中一段關于“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段落,被市場普遍解讀為針對的就是南極電商。“精準預言,終于現原形。”甚至有業內人士發出感慨。
券商研報“未卜先知”?
按照南極電商在定期報告中的自述,其主要業務是以電商渠道為主,用品牌授權和產業鏈服務力爭打造世界級消費品巨頭。2020年三季報披露,南極電商的主要品牌是南極人。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達228.53億元,同比增長35.96%。其中南極人品牌GMV為203.29億元,同比增長40.00%。
報告提到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報告稱,比較2015-2017年的數據,XX電商通過稅務角度計算的公司當年應繳納的增值稅金額遠遠低于通過財報角度季度的增值稅金額;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卻高度重疊;實際控制人無其他體外業務,卻頻繁進行股權質押,實控人第一筆股權質押(2016-03-22)發生于借殼上市之后不到半個月(2016年3月7日借殼上市)。
這份報告,被認為財務造假的案例指向的就是南極電商。比較報告中提到XX電商借殼上市的時間和實控人第一筆股權質押的時間,對照南極電商的歷年公告,2016年3月7日,“新民科技”變更為“南極電商”;2016年3月22日,南極電商實控人張玉祥質押部分股份——這些都和報告中提到的時間吻合。
拋出回購股份方案

有一個事實是,拋開這次新年兩連跌,事實上2020年7月中旬開始,南極電商的走勢就開始逐漸下探,但翻閱南極電商近期的公告,表現平穩,除了披露董事減持進展及實控人部分股份質押的消息外,并無影響到股價的重大事項。
就在1月5日下午3點半,南極電商舉行了機構投資者電話交流會,還召開了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晚間,拋出了回購公司股份的方案,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部分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于5億元、不超過7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此次回購的目的為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
“萬物皆可南極人”
南極電商的前身“南極人”品牌創立于1998年,2008年提出“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通過關閉自營工廠,簽約并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的產品,整合過剩的供應鏈,同時簽約合作經銷商,授權其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市場給南極電商商業模式的一個形象比喻是“賣吊牌”。2010年12月28日,南極人推出“NGTT”共同體商業模式,致力于建立電商生態綜合服務體系。2015年借殼江蘇新民科技上市。
當年“南極人”品牌產品的一級類目包括保暖內衣、基礎內衣、家居服、泳裝、棉襪、床上用品、居家布藝、箱包配飾、女裝、男裝、戶外運動、鞋品、孕婦裝、童裝、玩具、兒童用品、居家日用、個人護理、汽車用品等,被戲稱“萬物皆可南極人”
2015年借殼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9億元,凈利潤1.72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達39億元,凈利潤12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22億元,同比增長19.9%。
南極電商1月4日還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與拼多多平臺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明年將會在拼多多渠道繼續推行爆款戰略,持續開拓店鋪數量及產品品類,同時將對現有品牌進行持續的品牌投入與升級,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拼多多渠道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南極電商2020年三季報披露,實現營業收114586.48萬元,同比增長13.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21.37萬元,同比增長34.90%。公司主營的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合計為30321.57萬元,同比增長30.42%;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為28236.73萬元,同比增長30.39%;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收入2084.838萬元,同比增長30.77%。也有私募認為,南極人的運營思路是一種基于共享經濟的以期獲得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和電商運營經驗的模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