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增等被頒布臨時禁令
北京科興表示,該臨時禁令的頒布是基于由合法董事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的請求無效并撤銷非法向香港特區政府公司注冊處提交的偽造文件的訴訟申請,這些偽造的文件被用于非法變更香港科興及北京科興的合法董事,并欺騙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使其認為北京科興的董事會已經重組。香港高等法院根據合法董事所要求的內容批準了一項臨時禁令,禁止李鵬飛和曹建增兩位聲稱自己是香港科興及北京科興的董事,或以董事身份行事,或以任何方式依賴或使用偽造的文件。
奪權北京科興
實際上,在曹建增被頒布臨時禁令的背后,是北京科興持續已久的奪權戰。據了解,李鵬飛和曹建增代表未名醫藥利益,早在今年4、5月,有關北京科興的工商變更“偽造門”就開始發酵。未名醫藥一方認可的北京科興董事有潘愛華、李鵬飛、曹建增、楊曉敏等人,而科興控股一方卻直指曹建增等人系利用偽造文件非法進行董事備案的冒名董事,尹衛東、王楠等人才是北京科興的合法有效董事。
股權關系顯示,科興控股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香港科興持有北京科興73.09%的股權,而未名醫藥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北京科興26.91%的股權。雖然持股比例較低,但彼時未名醫藥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對北京科興擁有控制性權力(包括十項一票否決權)。
這次奪權戰不得不提到北京科興的重要性,北京科興是科興控股的唯一核心資產和主要營運主體,也對未名醫藥的生產經營具有重要影響,北京科興的核心產品為EV71疫苗,目前市場上僅有3家企業獲批生產。
根據未名醫藥披露的公告以及市場情況來看,北京科興目前由科興控股方面實際控制。在此次奪權爭斗中,科興控股方面的代表人物為尹衛東,其直接持有科興控股超10%的股份;而未名醫藥方面的代表人物為潘愛華。
北京科興奪權戰始于科興控股2016年擬私有化一事,彼時形成了兩個要約收購買方團,一方為尹衛東和賽富基金(科興控股股東)構成的內部買團,一方則為未名醫藥等組建的北大未名買方團。期間,北大未名買方團為了獲得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交易要約,還曾提高要約價格。之后未名醫藥披露的進展顯示,在2017年11月雙方買團還一致認可了“北大未名買方團+內部買團”的合作方式。

不過,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交易要約并未按上述“劇情”發展,在今年2月未名醫藥披露的進展公告中,未名醫藥表示,科興控股關鍵股東1Globe Capital LLC支持北大未名買方團,并表示科興控股現任董事未獲得連任,曹建增等五位董事組建新一屆董事會,新建董事會的成立標志著公司參與收購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交易將進入快速推進階段。由此,北京科興的奪權戰實際上已經開始暗流涌動。
今年4月17日,隨著未名醫藥的一紙公告,北京科興的奪權戰開始上演。未名醫藥稱,北京科興拒絕向公司提供2017年度財務數據。之后,北京科興的奪權戰愈演愈烈,還上演了“全武行”、多項工商變更“偽造門”、“舉報門”等一系列事件。而科興控股私有化交易要約一事,今年7月才宣布終止。
未名醫藥遭受重創
北京科興爆發的奪權戰,無論是對未名醫藥的經營業績還是公司股價都造成了極大的創傷。
北京科興未能向未名醫藥提供財務數據及資料一事,給未名醫藥施加了不小的壓力,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未名醫藥2017年年報以及今年半年報均受到了影響。今年4月,未名醫藥披露稱,由于北京科興拒絕向公司提供北京科興2017年度財務數據及資料,也致使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基于上述情況,公司原定于2018年4月24日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經申請,披露日期延期至2018年4月28日。
未名醫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凈利雙降,其中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3.88億元,同比下降7.01%。之后針對北京科興存在的問題,未名醫藥還收到了交易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
另外,未名醫藥本預計2018年1-6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28.29%至0.7%,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27億-1.78億元。但由于北京科興仍拒絕提供近期財務報表等原因,未名醫藥發布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之后,未名醫藥披露的今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559萬元,同比下降96.84%。
北京科興爆發的奪權戰產生的負面效應也反映在了未名醫藥的股價上。交易行情顯示,自北京科興的奪權戰于今年4月17日曝光之后,截至10月22日收盤,未名醫藥的區間累計跌幅已達56.2%,當日報收7.2元/股。隨著公司股價的不斷走低,未名醫藥控股股東北大未名所持部分股票也遭遇了強制平倉。未名醫藥9月13日披露的公告顯示,2018年9月7日-11日,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對北大未名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進行了平倉操作,截至公告日,北大未名共平倉約4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8%。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