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說得上是中國史上壽命最短的重組。
11月29日午間,保利地產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復牌
事實上,從中海、招商到綠地,房地產行業中的國資巨頭已在這一兩年先后掀起一輪輪資本整合浪潮,銷售規模已超2000億元的保利系也不例外。但如今緣何匆匆結束這一場看似利人利己的重組?在簡單的“時機不成熟”解釋背后,兩家企業經歷了什么?
重組博弈猜想
保利地產和保利置業的重組說法由來已久,以至于兩家公司每年業績會上都會出現“何時重組”這樣的例牌問題。但對于這一問題,不管是保利地產還是保利置業,回應都頗為官方:“會有,這是保利集團
然而這一準備,幾年便過去了。在這期間,恒大持有萬科股份已達14.7%、招商蛇口完成重組、中海也成功整合了中信和中建,規模正以看得見的速度迅速擴大。相比之下,保利地產和保利置業的重組雖然一再被提及,但鮮有實質性進展公布。
終于在今年的11月29日午間,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雙雙停牌,原因則是有重大事項或內幕消息要公告。但僅過了8個小時,兩家公司卻宣布將于次日復牌,醞釀數年的重組就這樣“雷聲小,雨點也不大”地結束了。
據保利地產解釋,此次其停牌事項為收購保利置業有關項目。但經與相關方磋商,認為重組時機尚不成熟,決定終止收購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股票將于次日復牌。與此同時,保利地產還承諾自公告之日起1個月內不再商議、討論上述發行股份購買保利置業相關項目的重大事項。
據其透露,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的整合是由北京集團總部在牽頭進行研究和方案的制定。“影響兩者之間整合的重要因素還是人事安排上,保利地產和保利置業分開經營,管理架構各不相同,怎么安排好整合后新公司的管理層很關鍵。”
保利置業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綜合類公司,1993年才被保利集團旗下公司保利投資收購,在2005年后先是改名保利香港。其后,保利置業在多次獲得保利集團注入資產而轉型房地產后,終于在2012年定名為現在的名稱。
“由于是保利集團一手扶持保利置業進軍的房地產,外界一度將后者稱為‘太子’。保利置業的管理層是集團直接派下來的高層,而目前保利地產則僅有宋廣菊
至于保利地產和保利置業的重組方式,此次寥寥數字的公告也可見一斑。公告顯示,保利地產擬發行股份購買保利置業的相關項目。“但具體是保利地產整體收購保利置業,還是保利地產收購保利置業的部分項目則不得而知。而且,收購的對價、具體的條款由此衍生出的雙方利益協調都是影響重組能否順利進行的因素。”

保利地產野心
今年7月6日晚,保利地產和中航地產雙雙發布停牌公告,稱各自接到了集團通知,涉及到保利集團與中航工業之間的地產業務整合。
保利地產的整合對象中航地產業務以商業地產為核心,兼以綜合開發經營,擁有“中航城九方購物中心
兩個月后,雙方再次發布公告稱,中航地產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保利地產出售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負債,標的資產預估值合計為23.23億元,涉及中航地產及其下屬企業合計持有的10家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及1個房地產項目在建工程。
就這樣,保利地產一方面在忙于消化中航工業的2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一方面也在積極擴張做大規模為進一步整合做準備。
按今年的計劃,保利地產在房地產的直接投資將高達1673億元。2016年1~9月,保利地產獲取的55個項目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城市。截至9月份,保利地產銷售的面積共1180萬平方米,獲取的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為1148萬平方米,總地價713億元,總獲取成本698億元,分別占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的97.30%和44.31%。
除了大量拿地之外,保利地產的開工面積也顯示了其對規模的極度渴求。數據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新開工面積127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70萬平方米,在建面積490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9.55%、33.98%和4.83%。
截至2016年9月底,保利地產共有在建擬建項目305個,規劃總建筑面積14214萬平方米,待開發面積5813萬平方米,能滿足公司未來幾年的開發需求,其中一二線城市占比約為73.4%。
大批上市的貨量給保利地產帶來了令人側目的銷售金額和現金流量。2016年1~9月,保利地產實現簽約面積1179.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58%;實現簽約金額1575.09億元,同比增長43.47%。
得益于銷售回款不斷增加以及上半年公司完成90億元的再融資和100億元的公司債券,截至2016年9月底,保利地產持有的貨幣資金達491億元。三季度短期有息負債僅200億元,現金覆蓋率高達355%。扣除預收賬款的凈負債率降到45.3%,創2010年以來的新低。
趙思茵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