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bffd9"><cite id="bffd9"></cite></p>

      <cite id="bffd9"><b id="bffd9"><thead id="bffd9"></thead></b></cite>
        <output id="bffd9"><cite id="bffd9"></cite></output>

              <p id="bffd9"></p>

                    <p id="bffd9"></p>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1分期貨開戶,保證金無條件+1%

                    點擊查看最新手續費保證金一覽表

                    雙料龍頭,科倫藥業沒落史:十年利潤不夠還債,以研發之名敗家

                    致科倫藥業

                    這篇文章其實已經寫好很久了,一直在考慮,到底是私下找個渠道發給大小劉總,還是這樣發在公開渠道上。盡管科倫的持倉還占我總倉位30%,但我最終決定后者,或許只有輿論的壓力才能觸動您的神經,希望您把過往的10年回顧考慮一下。

                    《士兵突擊》里,袁朗對成才的話:你該想的不是怎么成為一個特種兵,是善待自己,做好普通一兵。

                    謹以這句話送給科倫藥業(SZ002422)大小劉總。

                    看一下大輸液其他上市公司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情況:

                    10年了,其他大輸液企業利潤翻倍,市占率第一的科倫凈利潤卻始終原地踏步踏;其他幾家企業賬面妥妥的大量現金,科倫卻有百億的負債,股民可以不在乎企業有多少負債,但作為企業家,劉總您對百億負債應該有清晰的認識,要知道,恒瑞這么多年(最近5年分紅只有27億),才攢了100多億現金的家底啊!

                    按照年報的說法,利潤下滑源于研發投入加大,2012年以來60億。而研發的成果,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

                    1、關于研發人員數量

                    下圖是企業利收入、利潤和研發人員的情況。列舉了所有凈利潤高于科倫的制藥企業。可以看到,科倫的研發人員有3165人(僅次于恒瑞),業績9.38億。對應的,恒瑞3442人,53億凈利潤;復星2147人,33億凈利潤;麗珠729人,13億凈利潤。

                    科倫9億的凈利潤,如何承載這3165人的研發成果的?還是科倫的研發太低效,3165人只能完成別人家企業幾百人的研發?

                    公司解釋這3165人包括了生產線上的技術員。首先,這樣去美化報表的行為,真的好嗎?其次,即便按照2000人計算(公司口徑是創新藥1000人,一致性評價800多人,BD幾十人),這么多人的研發成果,科倫作為一個凈利潤不過10億的,如何承載?承載不了的,是不是就白白浪費了、公司白白付出了人員、物資成本?

                    2、科倫的研發費用

                    研發需要人員,人員要干活,干完活出成果。我們來對比一下2019年情況。

                    我們看恒瑞的情況:人員成本11.29億,直接投入費用9.66億,設計試驗費用9.80億。很簡單,雇一個研發人員,這名研發人員干了與其工資等值的活(直接投入費用,主要為藥物研發中的物料損耗,比如原料、分子板,試劑,小白鼠等等),后期產生了與其工資等值的成果(臨床費用)。

                    反觀科倫:5.6億雇了研發人員,干了2.4億的事,達成的成果未披露(根據中報,預計為1個億)。不過要慶幸,這5.6億人員只干了2.4億的活,如果像恒瑞一樣干5.6億的活、再產出5.6億的成果(臨床),科倫直接虧損了。還是那句話,科倫目前的業績體量,承載不了那么大規模的研發。

                    3、科倫的研發成果

                    (1)研發整體情況:

                    8年了,立項項目越來越多,從100多個到500多項藥物,拿到生產批文的不到10%。

                    (2)研發細化

                    根據歷年研報中對重點研發品種的描述,同時查詢了藥監局數據庫,如下圖。劉總,您應該讓公司高管們看看這張圖,看看這8年來做了什么,不臉紅嗎?

                    字太小可能看不清楚,我細化著說吧:

                    ①創新藥+NDDS:

                    2014年的披露:申報一類新藥頭孢托侖鈉,至今不提了。

                    2016年的披露(至今4年了):

                    重組抗VEGFR2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實現國內首家申報臨床,至今臨床Ⅰ期;

                    A157-注射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擬肽-Fc融合蛋白申報臨床;目前不提了;

                    多西他賽白蛋白納米粒,完成IND申報,至今臨床Ⅰ期。

                    2017年的披露(至今3年了):

                    抗EGFR注射液進入臨床Ⅲ期,至今還在臨床Ⅲ期;

                    KL-A167(pd-l1)啟動臨床Ⅰ期,至今II期;

                    A168重組抗VEGFR2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批臨床,至今臨床Ⅰ期;

                    A166-創新抗體偶聯藥物注射液獲批臨床(HER2-ADC),至今II期;

                    KL100137脂肪乳注射液,至今不提了;

                    KL070002膠囊獲批臨床,至今臨床Ⅰ期;

                    KL130008膠囊申報臨床,至今臨床Ⅰ期;

                    紫杉醇

                    3、4年了,臨床無進展,而養著研發團隊,又花了多少錢呢?研發團隊的研究成果無法轉化,那么要那么大的團隊又有什么意義呢?

                    雙料龍頭,科倫藥業沒落史:十年利潤不夠還債,以研發之名敗家

                    ②仿制藥

                    創新藥、NDDS都有重大技術難度,有調整情有可原。可仿制藥總應該沒問題吧?

                    結論是:

                    2013年,重點13個品種,至今只有1個獲批;

                    2014年,重點16個品種,至今只有4個獲批;

                    2015年,重點 7個品種,至今只有3個獲批;

                    2016年,已申報生產的22個品種,獲批13個;已獲臨床批件的37個品種,至今獲批5個;

                    2017年,已申報生產的14個品種,獲批 7個;已獲臨床批件的 8個品種,至今獲批1個;

                    2018年,已申報生產的14個品種,獲批 6個。

                    2019年,已申報生產的19個品種,獲批 1個。

                    用一張更明顯的圖示來表示:第一行是年報中提到該品種的時間,從左向右為2019-2013年;紅色是至今獲批品種、綠色是至今未獲批批準。黃色線上方是多次年報提到的品種,黃色線下方是只有某一年提到的品種。

                    2013-2016年的36個重點項目,至今獲批8個;2016-2017年已申報生產的36個項目獲批20個,已獲臨床批件的43個項目獲批6個。已申報生產的項目,3年了,怎么還能有40%未批。

                    那些至今未獲批的項目,現在怎么樣了?那些研發人員的工資是不是白發了,那些物料是不是白白損耗了?更核心一點的是:過往如此,投資者憑什么相信您現有的重點品種、例如PD-L1、HER2-ADC、TROP2-ADC,未來就是不一樣的速度?

                    綜上,科倫的研發讓人失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人真的不行;或者是科倫的利潤體量無法支撐如此多項產品的研發;或者是年報中為了迎合投資者進行了過度宣傳。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醫藥政策調整導致”,可這意味著研發投入打了水漂。

                    4、關于研發方向

                    科倫對單抗太熱衷了。事實上,今天的恒瑞重點也不在單抗上,而是在ME-TOO、ME-BETTER的小分子。事實上,單抗研發的產出比比較低,同樣的研發費用,可以造出來幾個白紫了,而一個白紫的利潤可能抵幾個單抗。

                    (1)單抗本身很燒錢,一個品種臨床費用幾個億(現在公司所有臨床費用加在一起才1個億),原有的推進速度慢,同時還不斷推新的、比如TIM3、LAG3、claudin這幾個靶點。真的有能力去完成這種壯舉嗎?同時推進這些項目,臨床費用會直接把科倫變虧損;分梯次推,養這么多人,不花費用嗎?一年弄出若干個靶點,但大部分晾在那里,等著過保質期?單抗是要拼速度的啊!

                    (2)集采

                    (3)大小劉總,請你們看看公司的負債表吧,科倫背負著100多億的債務啊!燒錢大規模做單抗,這是一個百億負債企業應該做的事情嗎?

                    5、關于研究所的股權激勵

                    科倫博泰分一部分股權激勵給核心員工,我完全理解。作為一家單抗為主的公司,應該盡快的融資發展。

                    但科倫研究院股權分激勵出去,這算怎么一回事?合著以后舒更等等大品種出來,品種的一部分權益歸研究所管理層?這是打算科倫再把品種買回來(也就是投資者最忌諱的研發費用全部資本化,以提升賬面利潤),還是銷售后把一部分利潤給管理層?沒聽說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能把化藥研究院股權分給管理層。這是咋想的?

                    上述總結一下: 這么多年,60億沒了,說投研發了;研發進展慢,反饋是沒投多少錢;然后告訴投資者,我研發這60億不純,其實生產線的技術員工資等等也在研發費用里。回頭一算賬,現在9億利潤(扣除川寧),財務費用5個億(建設川寧導致的),真實研發費用6個億,合計20億,相比10年前翻倍,似乎也勉強能夠理解,可你這么直說不行嗎,非要用研發去掩飾投資川寧的巨大失誤?一年你6個億的研發費用,怎么去支撐如此之多的在研品種、尤其是單抗?

                    6、關于關聯交易

                    根據公司年報,每年大量的關聯交易,對此投資者真的不放心。

                    和劉總實際控制的恒輝淀粉一年1.64億的關聯交易,科倫器械0.5億關聯交易,科倫醫貿9.8億關聯交易。

                    希望劉總能夠澄清一下,恒輝淀粉、科倫醫貿每年銷售額多少,希望其規模很大、科倫只是恒輝淀粉、科倫醫貿的小客戶,而不是恒輝淀粉、科倫醫貿靠科倫養活。

                    7、關于兩個第一

                    大輸液第一,抗生素第一,大劉總引以為榮,小劉總認為在創新面前意義不大。事實上,都對,也都不對。

                    兩個第一,是穩定的現金流,很有意義。但是,壟斷的意義在于建立壁壘、其他產業投資無法介入,隨后通過提價等方式不斷提升盈利水平。然而,公司的終端用戶并非消費者,買單的是醫保,這也就決定了無論壟斷到什么程度,價格都難以提升,因而壟斷的意義也僅在于現金流,這不,醫保說要集采,馬上尿褲子。更何況,如上文所述,第一位置多年,應收賬款還這個樣子?第一多年,公司負債還是這樣樣子?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但創新和企業利潤是相輔相成的,切不可拔苗助長。對于已經兜兜圈圈繞了彎路的科倫而言,對于創新應該慎之又慎。搞研發這么多年了,非輸液一共68億收入,扣除川寧30億,一共38億,還是高開的,這份成績單實在難以讓人滿意。別擴張了,開人吧,把以有的在研品種、尤其是NDDS做出來,一步步來。

                    回到開題的話。

                    事實上,我現在還重倉著科倫。但我依然決定發布這篇負面文章。我有時都在想自己是不是氣糊涂了。我希望的是大小劉總能夠好好總結下過去,重新思考一下公司戰略。

                    有多少上市公司10年利潤負增長,10年從幾億負債到百億負債?有多少企業跟實際控制人一年10幾億的關聯交易?有多少企業應收賬款等于7年凈利潤?

                    放棄研發擴張,研發項目改砍得砍,人員該放棄的放棄,把現有的研發產品盡快推動,確實優質的項目不惜代價盡快推進。另外,請把您自己的非上市企業處理好,該關的關該停的停,把科倫放在第一位。引進一些戰略投資者,解決下科倫的資金壓力。

                    希望您能想明白:

                    您該想的不是怎么把科倫如何跨越發展、怎么追趕恒瑞,而是做好普通的一家上市公司、普通的一家藥企。當您心態和行為上轉變為做好一家上市公司、做好一家藥企,才是科倫追趕恒瑞的真正開始。



                    本文名稱:《雙料龍頭,科倫藥業沒落史:十年利潤不夠還債,以研發之名敗家》
                    本文鏈接:http://www.bjhqmc.com/baike/227481.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p id="bffd9"><cite id="bffd9"></cite></p>

                        <cite id="bffd9"><b id="bffd9"><thead id="bffd9"></thead></b></cite>
                          <output id="bffd9"><cite id="bffd9"></cite></output>

                                <p id="bffd9"></p>

                                      <p id="bffd9"></p>
                                      成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