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帶有投行基因的不一般的PE。
2004年,作為中國—比利時中比基金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也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簡稱“全國社保基金”)的第一家PE,如此特殊背景也為海富產業基金奠定了非同尋常的背景色。
走過17載,海富產業基金始終秉承穩步擴大管理規模、不懈追求卓越投資業績的理念,目前管理著兩只人民幣基金和一只美元基金,資金規模近6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100多個,半數以上項目成功退出,其中十余倍回報的項目不在少數。
海富產業基金總經理張均宇
這些年,海富產業基金親歷了中國創投
成立17周年
全國社保基金
海富產業基金的故事要從20年前說起。
200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與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就共同建立“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達成共識。次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該基金。三年后,中國財政部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比利時富通銀行
當時,中比基金集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LP隊伍:全國社保基金、國開金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等。
2004年10月,中比基金的管理人海富產業基金正式注冊成立,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
自此,海富產業基金開始登上中國創投歷史舞臺。那個時候國內本土創投機構數量并不算多,大家都處于摸索狀態。作為海通證券的私募子公司,海富產業基金當時核心成員大多來自券商,不乏眾多擁有超過10年投行經驗的老兵。
彼時,中國資本市場還不是全流通時代,本土創投機構面臨著退出無門的境況。擺在海富產業基金面前有很多選擇,比如專注投資擬國內上市企業做PE、投資國內早期項目做VC或者投紅籌架構專注挖掘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處于成長期的、擬在中國境內上市的中小企業。在當時的背景下,海富產業基金可謂是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第一個吃螃蟹”的那群人。
從2005年起,海富產業基金開始進入投資正軌,見證了中國本土創投崛起歷程。
2009年,創業板
張均宇向投資界透露了一組數據:“那一年,我們第一次分紅是8個億,現在該基金現金分紅已近30億元。從2004年開始到現在,基金凈IRR
2019年11月,在中比基金成立15周年慶典上,中比兩國政府領導高度評價了基金取得的出色業績,并對基金的持續發展給予厚望,比利時副首相致辭,“希望中比基金辦成一個永續的常青基金。”
眾所周知,全國社保基金作為優質的長線資金,歷來對基金管理人遴選的標準非常嚴苛,一般沒有突出業績的基金管理人很難得到其青睞。而海富產業基金,后來再次贏得社保基金的投資——2016年,海富產業基金發起成立海富長江成長基金,全國社保基金再次出資10億元。此外,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引導基金、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張均宇感慨:“海富長江成長基金的成立,為海富產業基金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我們的管理規模從20億擴展到50億。”這個過程中,海富產業基金專注在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為代表的先進制造領域持續深耕。
為了打造自身的護城河,海富產業基金不斷加碼布局。投資界了解到,目前海富產業基金正在考慮募集設立
迄今投出超30家上市公司,
他們,如何提前布局捕獲千億巨頭
走過17年歷程,海富產業基金投出了一批行業龍頭。
2007年,才開始投資兩年的海富產業基金便迎來了首個退出項目。那一年,被投企業辰州礦業中小板金風科技贛鋒鋰業長信科技華友鈷業
其中,金風科技是海富產業基金在新能源賽道的典型案例之一。在海富產業基金剛剛接觸金風科技的時候,這家公司的體量并不大,市場對風電的認知也未普及。可是,海富產業基金團隊經過深入的盡調后,依舊以高昂到令當時其他投資機構止步的價格堅持投資。這份信心來自于海富產業基金對當時市場的預判: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持續上升,整個風電行業存在巨大市場潛能。而且,光伏企業在一級市場
事后證明,海富產業基金的判斷極為正確。在海富產業基金投資后沒多久,金風科技的業績開始爆發。2007年,金風科技掛牌深交所港交所

以金風科技為起點,海富產業基金開始打造一張新能源投資版圖,不斷挖掘優質項目,譬如贛鋒鋰業、華友鈷業、中偉股份、珠海冠宇、逸飛激光、易鴻智能等項目。如今,已經上市的贛鋒鋰業已經是全球第三大、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屬鋰市值沖到了1100億元;全球最大的三元前驅體市值已超過900億;還有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3C軟包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供應商珠海冠宇已于今年6月17日通過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核。
海富產業基金還重點布局了新材料領域。在這一個行業里,海富產業基金投出了云海金屬、海利得金力永磁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有些新材料的實際市場需求量并不大,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導致新材料上市公司的市值普遍不高。即便如此,海富產業基金仍然捕捉到一個百億市值的明星項目——博遷新材。
時間回到2017年,海富產業基金開始接觸博遷新材。這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將納米金屬粉產業化的公司,吸引很多VC/PE機構競相出價。當時,為了拿下這一項目,海富產業基金的團隊花費了不少心思。張均宇透露, “剛接觸企業的時候,博遷新材估值才5.5億左右。我們果斷決定投資5千萬。沒過多久,很多投資機構紛涌而至,項目估值迅速上漲到8億以上。”為了不錯失這個優質項目,海富產業基金堅定投資,最終投資4150萬。
2020年12月,博遷新材正式登陸上交所
如今,海富產業基金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也迎來了收獲季。全球領先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及工業4.0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均普智能,已經于6月16日通過了科創板
獨步創投江湖背后:
從找項目開始,便想好了退出
復盤過往的投資案例,海富產業基金的成功之處浮出水面——常常能夠在一些同行不敢輕易出手的行業里,挖掘到一眾市值超百億、超千億的明星項目。總結起來,這正是驗證了海富產業基金的投資策略——成長性和退出并重。
張均宇介紹,所謂“成長性和退出并重”,即在投資時,海富投資團隊會傾向于選擇市場容量大、長期增長行業中的優質企業。同時,堅持以退出為導向進行投資。“換言之,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就想好了后續明確的退出預案。”
在海富產業基金看來,投資團隊想要挖掘出高成長性的項目,專業度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在當下,國家正大力倡導科技創新,VC
“中偉股份從我們投資到上市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而且回報率十分可觀。”張均宇透露,當時海富產業基金投資了1.5億,現在浮盈超17億,IRR超過200%。
高回報背后,自然離不開清晰的退出路徑。為了保證這一點,海富產業基金始終堅持投資的高標準,面對浩如煙海的投資對象,始終強調“嚴立項、強盡調”。在海富產業基金內部,任何一個項目難逃一套極其嚴苛的投資標準、盡調和審核程序。一旦海富產業基金發現某一項目的企業成長性和競爭力不夠突出、退出預期不夠明確,投資安全性不夠,便不會輕易出手。
此前,團隊接觸過一家做大宗商品銷售的平臺型公司,雖然這家公司所處的賽道足夠寬,但該項目的本質還是模式創新。后來,海富產業基金放棄了投資,但這一項目最終也成功上市了。“雖然這種機制有可能會錯失一些項目,但我們不會改變自己嚴謹的風格。”張均宇直言。總體而言,這套機制能夠保證比較高的投資成功率。據了解,海富產業基金每年接觸600多個項目,但最終能夠完成投資的項目可能只有十個左右。
不僅如此,海富產業基金投后管理方面也尤為重視 “退出”。基于投行背景,海富產業基金對資本市場IPO流程比較熟悉,會找到恰當時機退出。在日常與企業溝通過程中,他們會重點圍繞著企業的價值成長和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規范要求來幫助企業。
事實往往最具說服力。一個個超預期回報案例,促使著海富產業基金團隊一直堅守這套另類的投資策略和紀律,進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說起來,這或許就是這家隱秘PE的成功秘籍之一。
募投冰火兩重天
“即便會沖動,也要保持獨立思考”
浮浮沉沉,海富產業基金見證了中國創投從蠻荒走向成熟的歷程。經歷多個經濟周期,這支攜手多年的團隊已經見慣了創投圈
“回到當下,中國股權投資募資難現象首當其沖,目前相當比例的基金管理人都面臨生存問題,他們可能這一期基金做完后就沒有錢了,消失在市場上。” 張均宇分析,募資難本質還是市場的錢太分散,長線資金太少了。
尤其是人民幣基金,募資最大的難題莫過于長線資金太少。很多優質的長線資金,像社保基金、險資、政府引導基金
在長線資金供給不足的同時,民間LP又開始出現直投的情況。“一些家族辦公室、民營企業LP,一旦具備一定實力,他們便開始自己管理資金、自己做投資。”張均宇感慨,這樣一來,整個創投市場的源頭活水更加不夠了,無疑會進一步制約市場的發展。
與募資端的冷清相比,投資端卻異常火熱。張均宇也有一定擔憂:“如今部分一級市場的投資不夠理性,泡沫很大。尤其在某些領域的明星項目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很多投資機構搶在明星項目最后一輪投進去,最后極大可能性是不賺錢甚至是虧損。”
如此激烈競爭下,大家投資階段前移成為必然趨勢。張均宇分享自己最大的感受:“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后端的投資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前衡量一家基金做得好不好,上市項目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但現在上市也不能代表成功,還是要看到底上市后能為LP賺多少錢。”因此,海富產業基金也在逐漸在重點投資領域處于早期階段的項目進行一定比例配置。
但無論是哪一個階段,深耕專研永遠是制勝之道。正如張均宇所說:“有時候,當大家都看好一個項目的時候,確實會產生投資沖動和羊群效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