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調價折戟后,包鋼股份終于在第三次調價后與北方稀土達成一致,稀土精礦交易終于落地。
12月29日,北方稀土發布公告稱,公司召開2022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稀土精礦交易價格及增加采購量的議案》(下稱《議案》)。
調價風波終平息
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方稀土”)前身是包鋼8861稀土實驗廠。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華稀土第一股”。公司具備稀土冶煉、功能材料、深加工應用完整的產業鏈生產能力。在國家六大稀土集團中,北方稀土是規模最大、產值最高、效益最好集生產、科研、貿易為一體的全球最大稀土集團。其與包鋼股份都歸屬于包鋼集團。
12月29日,北方稀土發布公告稱,12月28日,公司臨時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議案》。結果顯示,持股5%以下的股東同意票數為279751634,占比67.81%;反對票數為132690070,占比32.16%,《議案》審議通過。至此,包鋼股份與北方稀土將以不含稅35313元/噸(干量,REO=50%),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706.26元/噸(干量)的價格交易稀土精礦。
北方稀土稱,公司向包鋼股份采購稀土精礦,可以滿足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料,能夠鞏固提升公司稀土原料資源擁有量,為公司做強做大稀土功能材料及下游應用產業提供原料支持。
實際上,此次調價歷經了半年之久。由于2022年以來,稀土氧化物價格上漲,早在6月23日,包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與北方稀土重新簽署《稀土精礦供應合同》,擬自7月1日起將雙方稀土精礦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39189元/噸(干量,REO=50%),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783.78元/噸(干量),待雙方履行相關決策程序后實施。但此議案在北方稀土7月15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未能通過。
隨后,10月26日,包鋼股份作出讓步,擬將供應北方稀土的稀土精礦價格調整為不含稅37230元/噸(干量,REO=50%),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744.60元/噸(干量)。然而此次調價也并未成功,北方稀土的股東們反對通過此議案。

直到12月13日,包鋼股份發布公告表明,在控股股東包鋼集團的積極協調下,經雙方協商,擬將四季度稀土精礦價格調整為不含稅35313元/噸(干量,REO=50%),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706.26元/噸(干量)。同時,稀土精礦2022年交易總量由不超過23萬噸,調整為約28.33萬噸,新增的約 5.33萬噸。
進一步優化產業合作
據了解,進入2022年第四季度,稀土價格出現小幅波動態勢,11月中旬開始稀土價格持續上升。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29日,稀土價格指數為296.16點,月環比上漲7.09%。
“面對稀土價格的‘抬頭’,相關企業除了應采取改變交割時間、運用期貨套期保值和風險對沖措施來應對價格上升而導致的成本增加之外,還應該從技術層面進行稀土元素的減量化應用與替代化技術創新,以減少對稀土資源的依賴,以及降低稀土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壓力。”柏文喜分析道。
北方稀土方面表示,稀土精礦價格的上漲將一定程度推高公司成本,公司會遵循發展戰略及規劃,增強發展優勢,持續深化“四降兩提”,創新營銷模式,加大營銷力度,進一步加大成本管控、管理提升及改革創新力度,對標先進企業不斷提升工藝、技術、管理等各環節指標,加快推進基建技改等擴產增效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總量控制指標賦予的增量資源優勢,實現經營目標。此外,公司還將加大對外投資及合資合作等資本運作力度,以所屬磁性材料板塊整合重組為試點和突破,實施“專業化整合、產業化經營”,提升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多措并舉、統籌施策,努力消化稀土精礦價格上漲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
北方稀土稱,此次投資參股有利于深化與廈門鎢業的戰略合作關系,有利于雙方在稀土產品、技術、管理、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入合作;有利于促進雙方在稀土產品及技術方面的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延伸產業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公司發展規劃。
公開數據顯示,北方稀土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9.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2%;實現凈利潤46.31億元,同比增長47.07%。
截至12月30日收盤,北方稀土開盤價為25.38元/股,收盤價為25.05元/股,漲跌幅為-1.03%。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