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安一隅到風光江湖,國金證券的榮光少不了“傭金寶”立下的汗馬功勞。
但近日以來,其股東謎一般的增減持、不顧弱市的轉融券、馬上換股的可交換公司債,以及自身長達一年多的定增波折,使得這家風風火火的互聯網券商新星漸漸步入泥潭。
9月7日,國金證券回復上交所問詢函,稱第三大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華控股”)確未增持,將盡快完成增持承諾,之前的減持計劃也將停止。
對清華控股二季度自有賬戶持有國金證券股票數量減少20萬股、清華控股即將到來的可交換公司債,及自家公司長達一年多的定增事宜,國金證券回復《經濟參考報》稱,此20萬股為清華控股轉融券股數,可交換公司債是清華控股獨立經營行為,對公司經營等不造成影響;定增申請工作處于正常推進過程中。
清華二季轉融券20萬股
巨量減持計劃被迫取消
2015年7月10日,證監會發出 《關于開展維護公司股價穩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制定維護股價穩定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采取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的措施,并要求公司通過交易所平臺向投資者介紹生產經營管理情況、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維護股價穩定、做好投資者溝通工作。
三天后的7月13日,國金證券公告稱,公司股東清華控股計劃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擇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累計不低于4427萬元,所增持股份6個月內及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內不減持。
然而,一年多過去,4427萬元的增持承諾尚未兌現,清華控股又拋出了1.1億股的巨量減持計劃。2016年8月22日,國金證券公告稱,清華控股擬減持不超1.1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3.63%。對于減持原因,公告中表述為“自身發展需求”。
這讓市場一片嘩然。8月22日當天,國金證券股價應聲下跌4.13%。之后,不斷有投資者與國金證券溝通,股民鄭先生甚至寫了投訴信給國金證券所屬轄區四川證監局和上交所,直指國金證券涉嫌短線交易或虛假陳述,擾亂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秩序。
9月2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國金證券核實其股東清華控股增持承諾的履行情況。如未能履行承諾,披露具體原因及后續承諾履行的具體安排。同時,要求國金證券核實清華控股在預披露減持公告后是否實施了減持,并結合清華控股增持承諾的履行情況,說明減持計劃是否違背了前期增持承諾,并請律師發表專業意見。上交所還限定披露日期為2016年9月9日之前。
9月7日,國金證券回復上交所問詢函,稱截至公告日清華控股尚未履行增持。具體原因為,市場未達到清華控股認可的增持條件。同花順數據顯示,2015年7月,國金證券股價約在24元附近,今年年初曾跌至低點10元附近,截至9月8日收盤,報13.31元。“清華控股后續計劃調整增持條件,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完成上述承諾。增持完成后六個月內不減持。”國金證券在公告中承諾。
對于減持疑問,國金證券解釋,清華控股在預披露減持公告后未進行減持,其于8月22日預披露的股份減持計劃是依據信息披露規則,將未來六個月可能減持的最大規模數預先披露。

國金證券還認定,清華控股于8月22日預披露的股份減持計劃沒有違背前期增持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金證券一季報和半年報信息,截至2016年3月31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國金證券167,286,000股,占比5.90%,“清華控股-中德證券-清控可交換債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持有國金證券122,000,000股,占比4.03%;截至2016年6月30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國金證券167,086,000萬股,占比5.52%,“清華控股-中德證券-清控可交換債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持有國金證券122,000,000股,占比4.03%。這意味著,清華控股二季度自有賬戶持有國金證券股票數量減少20萬股。
此前,國金證券在“上證e互動”答復,清華控股通過“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 “清華控股-中德證券-清控可交換債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持有公司股票,“清華控股-中德證券-清控可交換債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同時用于擔保清華控股可交換公司債券。
市價發行價長期倒掛
急于補血仍頑強定增
實際上,國金證券長達一年多的定增之旅同樣讓人尷尬。
在首次定增收獲熱捧之后,國金證券趁熱打鐵,于2015年6月25日再次推出3倍規模的定增預案。彼時,公司公告擬以不低于26.85元/股的價格、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5.5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
不過,由于股市劇震,其股價一路下挫,短短一個多月最低下探至10.9元/股。相較26.85元/股的發行價,倒掛嚴重。
之后,為了定增順利實施,國金證券兩次調整定增方案。2015年11月10日,公司公告將定增發行底價由26.85元/股下調至14.38元/股,發行最低數量由5.59億股下調為3.34億股,募集資金規模由150億元下降至48億元;2016年6月14日,公司再次公告將定增價格由14.38元/股下調至14.30元/股,發行數量由不超過3.34億股調整為不超過3.36億股。
但因為保薦機構興業證券被立案調查,國金證券正在推進的定增于半個月后再次被動“躺槍”。6月30日,國金證券稱6月2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中止審查通知書》(153754號),定增審查被迫中止。這一變故令其正在推行的互聯網戰略蒙上一層陰霾。好在8月23日,國金證券及時公告稱,證監會8月22日已經恢復對公司的定增審查。
上述非銀分析師表示,在價格倒掛幅度不大的前提下,相關上市公司在市場行情轉暖時,會發布利好刺激股價上漲,以保證增發順利實施;不過,如果股價回升無望,最終很可能放棄增發。
對此,國金證券回復《經濟參考報》稱,目前公司定增的申請工作仍處于正常推進過程中。
國金證券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21.47億元,同比下降34.9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8億元,同比下降48.28%;基本每股收益0.211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514.87億元,較年初減少8.6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權益166.68億元,較年初增長1.15%。公司表示,受證券市場整體低迷,股基交易量同比大幅萎縮等市場環境影響,報告期公司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導致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公司上半年繼續推進擬募資48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行政許可申請。對此,國泰君安認為,其核心風險在于市場大幅萎縮,戰略轉型不順利。(劉艷)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