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人一生離不開三件事,【健康】、【法律】和【財務】。
我們學校教育中缺乏財商教育,現在許多孩子都習慣于看到一件滿意的東西就朝爸爸媽媽開口“我要買”,但是錢是哪里來的、如何去衡量價格和價值等,都不知道。我們要從小學就倡導財商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怎么掙錢花錢。
2.,成熟的理財師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經歷過波折和磨難,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會真正地懂得理財。
3.理財誤區一劉彥斌理財:幻想【一夜暴富】
認為【理財】就是【發財】是社會上對理財的一大誤區。永遠不要想著天上掉餡餅,天上是沒有餡餅的,只有鐵餅。理財不是為了發財,理財是為了做到未雨綢繆,讓你的財務狀況更平穩,理財和發財不是一回事,理財的目標是保持【財務平穩】。
國外的銀行對理財就有個明確的說法或是口號劉彥斌理財:【不是讓你更富有,而是讓你永遠富有下去。】理財就是【掙錢、管錢、花錢 】而不是為了【發財】
4.理財誤區二:理財方法【隨大流】
另 一個誤區是隨波逐流,一哄而上,人家炒 股我也炒股,人家買基金我也買基金,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說辦公室有人買基金賺了20%,回家后我就拿出錢去買基金。但等你去買基金時,有可能就掙 不到錢了。理財的過程中被從眾心理控制了,就會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所以說理財要自主,要自己做財務的主人。
5.理財誤區三:【不控制風險】,迷信【"高風險高收益"】
凡是投資都存在風險,只是風險大小不同罷了,人們通常說的"高風險高收益"這一說法并不科學,甚至有一些對人們的【誤導作用。】
投 資者一定要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根本就不存在"無風險高回報"的事情。職業投資人看一個項目,首先關注的是【風險,】其次才是【收益】,不能合理控 制風險就無法獲取收益劉彥斌理財;而業余投資人看一個項目,首先關注的是【收益】,而對風險【極少關注】,往往導致【巨大的損失】。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時 刻緊繃"風險"這根弦,抵御"高收益"的誘惑,避免冒不必要的風險,使自己遭受重大的損失。理財時,首先要想到風險,應該合理地管理和規避風險,然后你才 能獲利。
6.理財誤區四:【沖動】
理財不能沖動,要克制自己這樣的心情,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投資的過程其實是管理好你的情緒的過程,賠錢往往都是因為兩個字【沖動】。
7.理財誤區五:【沒有合理的預期】
理財應該抱有合理的預期,比如你去年買基金,賺了一倍,你千萬別再想今年還能賺一倍。一些客戶在與理財師溝通中,一張口就要是一年收益不少于30%。理性地說,如能長期保持8%-10%的年收益就是不錯的業績。去年全國的僅僅平均收益是2%。
8.理財誤區六:【賺錢比省錢重要】
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多少是一個人的【支出】而不是他的【收入】。
理財應從消費著手,從省錢開始,要【量入為出】,合理管理現金流,不能繃得太緊,否則就會出現財務危機。
【收入】像河流,【財富】像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財。如果你是“月光族”,那還有什么財可理。
9.理財誤區七:【理財=投資】
理財不等于投資:很多人拿著錢買股票、買基金,說“我如何理財”、理財就是錢生錢等等,其實大家都把理財和投資混淆了。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投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理財注重資產的最優配置,要綜合考慮投資者的資產負債情況、風險偏好程度等。

理財和投資是不同的。首先投資是將錢放在某一渠道或某些產品中保值增值,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而理財是更合理地安排收入與支出,以達到財務安全。第二,兩 者需要考慮的要素也不同,理財方案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因素,更要考慮個人及家庭因素,而投資主要考慮收益率。第三,投資的結果是得到了收益或者損失,而理財 是長遠地考慮,為了使未來的生活有質量。因此,認清了兩者區別,樹立了正確的理財觀念,才能讓你的資產更加安全,才能有足夠的能力承擔經受的風險。
10.不能把【未來估算】得太滿。
年輕時要注意積累,中年時有一定基礎了可考慮投資,老年時考慮投資和養老。
11.理財的【目的】是【平衡現在和未來的收支】
使家庭經常處于"收入大于支出"的狀態,不會因為"無錢付帳"而導致家庭財務危機,影響家庭生活幸福。
12.理財應該從【"保守"】出發。
以免未來陷入財務困境。中國經濟正處快速增長的階段,由于這種增長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也使人們未來的收入的消費存在很大的"變數",比如收入的不穩定、失業的威脅、通貨膨脹的因素等等
13.理財的核心是【現金流】管理
家庭現金流包括劉彥斌理財;
經常性流入:工資、獎金、養老金及其他經常性收入。
補償性現金流入:保險金賠付、失業金。
投資性現金流入:利息、股息收入及出售資產收入。
家庭的現金流出包括:
日常開支:衣、食、住、行的費用
大宗消費支出:購車、購房及子女教育
意外支出:重大疾病、意外傷害及第三者責任賠償家庭的現金流管理是要將收入與支出盡可能的"匹配"起來,使家庭保持"富余"的支付能力,而且"富余"的程度越大越好,越"富余"說明財務狀況越"自由"。
14. 信用卡是【財務鴉片】
是沖動消費的罪魁禍首,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多花錢,而且是高收費,利息18-20%。
15.青年人35歲以下的人【不適合】
貸款買車,買房。青年該人租房。
劉彥斌,9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標準》創始人,現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東方華爾金融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有15年的投資銀行及證券投資從業經歷,對個人理財和公司理財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曾擔任CCTV-2《理財教室》首任主講嘉賓,電視媒體上曝光率最高、最受觀眾歡迎的理財師。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