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裝機量的添加直接拉動了上游碳酸鋰的需求。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兩位創始人對碳酸鋰價格上漲聯手“發問”。
“咱們對上游各環節做了深入研究,以為當時碳酸鋰提價的投機性要素更多,供應和需求之間并沒有那么大距離……”蔚來轎車董事長李斌在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會上表明。
3月26日,我國電動轎車百人會上,抱負轎車CEO李想則表明,碳酸鋰的本錢或許就3-5萬元,不應該那么貴,這是暴利,可是就拿石油來講,石油的價格不是依照本錢走的,“碳酸鋰會跟石油相同,不再按本錢核算。”
從每噸4萬元漲到52萬元的碳酸鋰,首戰之地。
大宗產品價格構成機制是雜亂的,中心并起到長時間價格“錨定”作用的是供需聯系,非必須要素則包含本錢支撐與商場預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復盤碳酸鋰2020年下半年以來上漲走勢發現,僅以2021年為例,全年新能源轎車產值367.7萬輛,比上年添加152.5%,同期國內碳酸鋰產值23.04萬噸,同比添加32.97%。
鋰價復盤:價格加快上漲均為緊缺拉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發現,鋰價上漲要追溯到一年前,彼時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是7.8萬元/噸,為本輪價格高歌猛進的起點。
早在2021年3月5日,21世紀本錢研究院就已明確指出,“結合中長時間職業供需、產品價格運轉、出產本錢等要素判別,鋰價拐點降臨現已非常明確。”
爾后,國內新能源轎車浸透率快速提高。2020年全年浸透率為5.8%,到2021年12月已增至22%以上。
一起,在2021年新能源車職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色,便是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反超三元電池,增速顯著高于三元電池。
相關數據顯現,2021年全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154.5GWh,同比添加142.8%。其間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累計79.8GWh,占總裝機量51.7%,同比添加227.4%。
而就鋰鹽來歷來看,磷酸鐵鋰對應的磷酸鐵與碳酸鋰,三元電池對應的則是氫氧化鋰。
就商場價格體現來看,遭到需求端添加快度差異影響,價值更高的氫氧化鋰,其上一年至今商場價反比碳酸鋰要低,這說明了供需聯系對產品價格影響之巨大。
“每噸磷酸鐵鋰,需求耗費0.96噸磷酸鐵與0.25噸碳酸鋰。”百川盈孚鋰鹽職業分析師介紹稱。
換言之,磷酸鐵鋰裝機量的添加直接拉動了上游碳酸鋰的需求。
反觀碳酸鋰供應。2021年,國內產能使用率盡管有所提高,可是依照不同組織的核算口徑來看,產值增速要遠遠落后于上述磷酸鐵鋰裝機量的增速。
工信部數據顯現,2021年我國碳酸鋰產值為24萬噸,同比添加40.4%。百川盈孚盯梢的數據為,2021年全國碳酸鋰產值為23.04萬噸,同比添加32.97%。
不論選用哪種核算口徑,都能夠看出碳酸鋰供應增量,與上述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新能源轎車產值增速之間存在巨大距離。
供需缺口部分,經過部分進口予以補齊。
比照碳酸鋰進口數據能夠看出,2021年8月、10月和2022年1月,國內碳酸鋰單月進口量超越1萬噸,為前史同期峰值。
進口量越高,意味著國內碳酸鋰供應越嚴重,價格上漲也會更劇烈。
實踐商場體現也是如此。2021年8月,碳酸鋰價格完畢橫盤,國內電碳價格從9萬元/噸上漲至10月份的將近20萬元/噸;2022年1月,電碳再次從30萬元鄰近一路上漲至今的超越50萬元。
就國內供應端狀況來看,在碳酸鋰加快上漲期間,卻是國內鹽湖因氣候原因產值季節性下降階段,供求失衡對立因此而加重。
復盤之下,能夠很明晰地看到上游質料供應、下流需求添加存在對立,一起在國內產能使用下降、進口量添加時,碳酸鋰價格也會呈現加快上漲。
本錢支撐,與“商場化成交”的匱乏
供需聯系決議了大宗產品運轉趨勢,而本錢支撐、商場交投和心思預期等要素相同不行忽視。
而“碳酸鋰的本錢或許就3-5萬元”之說與實踐狀況并不相符,本錢3-5萬元只適用于國內鹽湖出產企業。
這類企業天然生成具有本錢優勢,但在國內其產能占比卻相對有限,鹽湖股份加上新增的2萬噸產能,國內只能排到第4位。
國內碳酸鋰產能三甲,分別為贛鋒鋰業(4.3萬噸)、非上市公司江西南氏鋰電(4萬噸)、天齊鋰業(3.5萬噸)。
而就質料構成來看,“鋰業雙雄”上一年首要質料來歷為澳洲礦山,南氏鋰電質料則來自江西鋰云母礦山。
所以,在衡量職業本錢時,以最低標準的鹽湖出產本錢并不合理。
而就進口鋰精礦來看,碳酸鋰、氫氧化鋰的本錢端抬升也非常顯著。

“鋰鹽價格的上漲帶動上游鋰精礦價格繼續上漲,鋰精礦價格由年頭的405美元/噸漲至年底的2560美元/噸,最新銷價格格已打破2800美元/噸。”盛新鋰能3月28日晚發布的年報指出。
鋰精礦價格的上漲,對鋰鹽產品價格構成了顯著支撐。
依照匯率,以及“1噸碳酸鋰需耗費8-9噸鋰精礦”的比例核算,僅此一項本錢便到達16萬元,加上純堿、硫酸等輔料和燃料價格,單噸出產本錢超越20萬元。
需求指出的是,國內除了極少數鋰鹽企業能夠完成鋰精礦100%自給,絕大多數企業高度依靠澳洲鋰精礦進口,比方盛新鋰能便向記者反應稱,“公司質料自給率僅在20%左右。”
所以,上一年進口鋰精礦價格的上漲,又使得國內大部分鋰鹽企業本錢端呈現顯著抬升。
針對于3月中旬碳酸鋰價格過快上漲,包含工信部在內的主管部門揭露表態,“要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沖擊奇貨可居、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引導產業鏈上下流企業強化協作、共同發展,推進要害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而就鋰鹽職業而言,作為一個本來相對小眾的商場,其買賣環節要顯著小于鋼材等更為“大宗”的商場。
“從觸摸的買賣商來看,平常庫存有30噸以上的買賣商就現已算大的了,不少商場可供買賣的散單只要個位數,其間鹽湖的貨源相對常見一些。”生意社鋰鹽職業分析師曲琳表明。
就干流碳酸鋰出產企業而言,前述產能排名靠前的南氏鋰電從上一年下半年便已中止報價,首要原因是“沒貨”。
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研了解到,現在干流大廠碳酸鋰根本現已確定,沒有更多貨源向買賣商環節出售。
“職業低迷時,為回籠資金曾向買賣商出售過。可是從2020年下半年鋰價反彈后,產品悉數供應產業鏈客戶,即使如此,產能仍顯缺少。”國內某一線鋰鹽廠人士近期表明。
盛新鋰能人士也指出,公司鋰鹽產品首要以長協為主,國內客戶包含了寧德年代、中航鋰電和貝特瑞等。
大廠貨源首要供應產業鏈客戶,經過商場化買賣的碳酸鋰數量非常有限。
交投數量較低,所導致的商場深度、厚度缺少,“賣方商場”特色顯著,這必定程度上也對鋰鹽價格起到了助漲的作用。
解決計劃:“入股上游”或為出路
不行否認的是,鋰鹽企業現階段正處于景氣周期的極點。
即使以本錢水平最高,鋰精礦質料全外采的鋰鹽企業為例,結合當時碳酸鋰和本錢狀況來看,其毛利率也超越60%。
鹽湖企業,以及部分“鋰礦+鋰鹽”的一體化出產企業,毛利率或許會到達80%到90%。大宗原材料范疇,這現已是非常稀有的贏利水平。
不過,現在的好日子,卻是前幾年上游企業用“性命”拼出來的成果。
最為典型的事例當屬天齊鋰業。
公司上市后,先后完成了對澳洲產能榜首的礦山泰利森格林布什礦山、智利SQM公司的股權收買,終究完成了對全球首要鋰輝石、鹽湖的布局。
可是,在收買SQM公司股權時,因職業景氣量下滑及后續融資受阻等問題,一度墮入債款危機。直至2021年引進戰投澳洲IGO公司,讓渡出泰利森部分股權后,公司才得到喘息時機。
贛鋒鋰業,外部鋰資源并購盡管不如天齊鋰業那般急進,可是近幾年也拿下了澳洲產能排名第二的馬里昂山部分股權,并簽訂了包銷協議。
假如沒有上述“鋰業雙雄”在職業底部時的布局,國內鋰精礦“卡脖子”的問題只會比現在愈加杰出,碳酸鋰、氫氧化鋰的實踐產值,也很難到達當時水平。
那么,下流電動車企業是否也應進行自我反思,此前缺少對原材料提價的判別和預備?
“咱們車規級芯片、操作系統,都是咱們的短板弱項,缺芯少魂,車規級更是如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前述論壇上表明。
他還指出,曩昔轎車廠根本不論這些事,根本都交給一級配套商,現在我看也便是在那兒光叫喚,采納舉動的沒有。國外現已有轎車廠向臺積電去出資,要產能……
相同的思路,換到鋰電產業鏈是否也能夠學習?
比方下流動力電池、整車企業,經過參股上游鋰礦企業的方法,取得更為安穩的質料來歷?
就整車企業而言,具有上述認識的只要比亞迪,在布局察爾汗和扎布耶鹽湖資源后,近期又計劃30億元戰投入股盛新鋰能。
盡管公司合建的鋰鹽產能短期開釋存在必定問題,可是就長時間來看,其質料供應鏈的安穩度會遠超國內同行。
至于新勢力造車企業,或許是因為本身實力缺少,也或許是對上游職業的判別不到位,至今尚無實質性動作。
當然,上述入股的計劃只能起到“治標”的作用,本質上是從鋰鹽商場現有的“存量”去搶奪比例。
相比之下,“標本兼治”的計劃則需求供應端的加快開釋,經過供應“增量”緩解當時供需嚴重的對立,以此完成碳酸鋰等產品的供需再平衡,價格理性回歸,或水到渠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