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全車牌的證券公司,變為中金公司旗下的財富辦理公司,券業江湖再無中投證券。
7月26日,深圳證監局核準中國中投證券有限公司改動公司章程重要條款,其間包含公司注冊稱號改動為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簡稱“中金財富”,英文稱號也相應改動。
至此,中投證券更名轉型風聞總算塵埃落定。中金公司的財富辦理轉型之路終究會呈現出什么樣的成果,值得商場等待。
更名早有前兆
早在2018年年末,商場就有音訊傳出“中投證券將更名為中金財富”,而中投證券的事務定位也早已改為財富辦理。本年4月,中金公司發布2018年年報之際,再次清晰要加速財富辦理事務的交融開展。
中金公司表明,依照批復,2019年正式發動將旗下中投證券打造為集團零售生意與財富辦理一致途徑的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核準改動注冊稱號不代表正式更名。業界人士指出,在證監局核準后,還必須到工商局去改動工商營業執照,拿到營業執照后,還要向證監會請求運營事務許可證。年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現在中投證券的官沒有對相關稱號進行改動。
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的聯婚始于2016年,當年11月,中金公司宣告以167億元收買中投證券。在獲得兩邊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通往后,2017年3月,證監會核準了上述買賣,當年4月收買正式完結,中投證券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中金公司表明,2018年,本集團有用推進了與中投證券在事務、IT體系、中后臺等范疇的深度交融。兩邊在財富辦理事務的產品、投研、訓練和營銷等四個方面深化對接,形成了有用的協作機制和作業流程。中金研討部對接中投證券研討資源建立研討二部,要點為財富辦理客戶供給優質的出資咨詢服務。
在兼并之前,中金公司稱要“經過此次收買,憑仗中投證券的生意事務絡,來擴展全體的財富辦理事務”。中投證券有營業部206家、分公司10家,在必定程度上補齊了中金公司在個人零售客戶生意事務上的短板。在收買完結后,中金公司設立了財富服務中心,加強財富研討和產品中心的服務才能,持續豐厚體系途徑功用建造。
兼并簡單整合難
現在,兩家公司生意事務兼并的作用沒有顯著表現。財務數據顯現,2017年,中金公司財富辦理分部收入同比增加21.40%;2018年,相較職業狀況,中金公司業績逆勢上漲,而財富辦理中心收入為14.87億元,占營收的8.02%,同比下滑12.10%,成為各分部中僅有下滑的事務條線。
不過,受訪的多位業界人士對年代周報記者表明,關于任何兩家大體量公司的兼并,都是并購簡單整合難。
以生意事務的整合來說,中金的財富辦理板塊首要是服務高凈值客戶,中投的生意事務歸于傳統生意事務。年報顯現,中金公司財富辦理客戶數4.7萬人,同比增加22%。客戶賬戶財物總值7096億元,同比下降4%,戶均財物超1500萬元。中投證券的組織客戶5417家,殷實客戶35萬人。而整合的關鍵在于,能否將中金財富建造成為零售生意與財富辦理的一致途徑。
事實上,財富辦理轉型早已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券商敞開轉型之路。光大證券金融職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以為,券商財富辦理轉型三大要素分別為途徑、產品和客戶。所謂途徑,要做到線下輕型化,線上標準化;產品則要拓寬產品廣度,提高服務深度,客戶方面則要添補中高端客戶投融資需求空白。

以這三點要素來看,未來的中金財富好像具有共同優勢,而中金的財富辦理轉型之路終究會呈現出什么樣的成果,值得商場等待。
中投證券的宿世此生
跟著中金財富的誕生,中投證券也行將成為前史。
中投證券的宿世為南方證券,從前也是豪門身世。作為國內榜首批建立的全國性券商的南方證券,曾與華夏證券、國泰證券一同并稱為三大中央級證券公司。
材料顯現,南方證券于1992年12月31日在深圳特區建立,由工、農、中、建、交和人保聯合建議,由國內40多家著名企業出資組成的全國性大證券公司,注冊本錢10億元人民幣。
作為從前是國內最有名的券商之一,南方證券也曾是世紀之交的頭部券商。前史統計數據顯現,1999年,南方證券的股票+基金買賣總額排到職業第二,主承銷征集資金總額排到全國第三。2000年,南方證券承銷事務排名位居全國榜首,主承銷股票達37家,征集資金總額201億元,各項首要事務目標均為業界榜首;生意事務亦躍居業界第三;總財物到達368.20億元,贏利到達11.69億元。
但盛極而衰也是從那時開端。2000年,因為行情較好,南方證券吸收了許多托付理財事務,并簽定很多的保底合約,一起也背下了沉重的前史包袱。2003年11月,南方證券爆發了大范圍的信譽危機,很多組織客戶、個人出資紛繁撤離,托付理財客戶天天上門索債。據其時會計師事務所所出具的陳述顯現,到破產時,南方證券總財物為106.31億元,而其負債總額為228.08億元,資不抵債金額為120.77億元,財物負債率高達214.55%。
因而,在2004年1月,證監會、深圳市政府就宣告對南方證券施行行政接收。2004年8月,建銀出資經過競拍獲得南方證券的有關證券類財物,接手了南方證券74家營業部和投行事務,并以此為根底設立了中國建銀出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證券”。2005年4月,證監會宣告封閉南方證券。
在爾后的開展中,因為沒有上市,中投證券無法從本錢商場上融得資金,僅靠自有資金開展,事務遭到限制,也沒有特別超卓的事務線。其體量雖然在130多家券商中排名前20,但一直無法再現當年的光輝。
值得一提的是,并購的風聞卻經常縈繞著中投證券。早在2008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過,中投證券將與中金公司兩家相關證券組織進行整合,其時,中投證券和中金的大股東都是中國建銀出資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11月,受“一參一控”規則的影響,傳出匯金系券商開始整合結構,擬將銀河證券與中投證券兼并。
終究,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告以167億元收買中投證券。2017年3月21日,中投證券在深圳市商場監督辦理局辦理完股東改動登記手續,中金公司成為中投證券的僅有股東。
2017年4月12日,中金將167.85億對價股份繳足并發行予匯金,收買正式完結。中投證券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對此,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對年代周報記者點評稱:“從表面上看,兩家公司同屬匯金系,事務互補,體量距離也不大,但兩家公司氣氛不同,企業文化不同,而證券公司說到底是人才密集型公司,兩家公司的職工、團隊都有差異,還會呈現辦理層怎么變化等一系列問題,雖然兼并簡單,但整合難。”
現在,在收買完結兩年多后,跟著中投證券更名為中金財富,中投證券的“編號”將完全成為前史。
(責任編輯:張紫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