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來,三大股指全體呈先抑后揚走勢。到今天(26日),外資雖累計凈流出79.47億元,但在此期間,部分標的仍獲外資增持。到25日,職業方面,外資增持電力設備、銀行和公用事業等板塊為主。個股方面,長江電力、天賜資料和招商銀行獲外資掃貨,而寧德獻身、貴州茅臺等則被外資“兜售”。
計算顯現,到25日,五月以來,有17個職業獲外資增持。其間,5個職業獲增持超20億元,依次為電力設備(55.44億元)、銀行(54.65億元)、公用事業(34.20億元)、根底化工(28.04億元)和交通運輸(20.81億元)。另一方面,也有5個職業獲超20億元外資兜售,依次為有色金屬(-40.63億元)、醫藥生物(-40.39億元)、食品飲料(-30.75億元)、房地產(-24.17億元)和非銀金融(-20.72億元)。

個股方面,月初至25日,有9家公司獲北向資金超10億元掃貨,依次為長江電力(25.08億元)、天賜資料(24.76億元)、招商銀行(20.55億元)、德方納米(15.60億元)、興業銀行(13.61億元)、比亞迪(13.03億元)、伊利股份(11.77億元)、美的集團(11.69億元)和中遠海控(11.11億元)。別的,有4家公司被外資“兜售”超10億元,依次為寧德獻身(-49.25億元)、貴州茅臺(-21.83億元)、紫金礦業(-13.99億元)和海天味業(-12.76億元)。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以為,商場在方針、估值和資金心情等方面都具有偏底部的一些特征,商場現已具有中線價值。商場環境仍然有必定應戰,后續更多上升空間則需求更多活躍的根本面催化劑。尤其是盈余預期的環比改進或許較為重要,在國內“穩增加”加碼和海外增加下行的布景下,未來要點重視國內根本面的疫后窩囊力度,要點包含房地產、消費需求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