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區塊鏈”逐漸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特殊是伴著比特幣價格的進一步走高,坊間更是將區塊鏈和比特幣相關話題神話以至妖魔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一是大家被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價格超過20多萬倍漲幅的“造富”神話所吸引;其二,區塊鏈技術本身晦澀難懂的專有技術名詞也令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那么,區塊鏈是怎么誕生的?區塊鏈與比特幣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聯?它到底是一項什么樣的技術,對我們的日常生存又有著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白話一下“區塊鏈”。
2008年11月,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白皮書,在該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了chain of blocks 的概念,而在最早的中文翻譯版中,將chain of blocks 翻譯成了“區塊鏈”三個字,這也是區塊鏈最早的出處。而區塊鏈的正式誕生則要晚一些,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并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聯結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看完“區塊鏈”的誕生,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區塊鏈最早的文字概念由中本聰(中本聰的奧秘面紗我們將在以后的文章中探討)提出;二、世界上第一個區塊鏈是伴著比特幣這個電子現金系統由理論落地到實踐的過程中產生的。可以說,區塊鏈是中本聰在發明比特幣的過程中捎帶提及的產物,區塊鏈伴伴著比特幣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難怪說普通老百姓對區塊鏈和比特幣傻傻分不清晰,以至許多人以為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在看到國家鼓勵發展區塊鏈技術,就盲目的跟風去投機比特幣,這其實都是一種誤區。
在此,我們特殊說明一下:比特幣不等同于區塊鏈,它只是區塊鏈技術眾多應用場景下的一個詳細案例而已。為了搞清晰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區塊鏈技術。
我們先看一下學術界對區塊鏈的定義: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它實質上是一個去中央化的數據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運用密碼學辦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蒙不蒙圈?!我也挺蒙圈,這樣的區塊鏈介紹99%的人都很難理解。我們不妨通過剝洋蔥的方式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一個深刻的了解。

假設區塊鏈是一個洋蔥,最里面的洋蔥芯一定是最精華也是最嬌嫩的部分,那么區塊鏈的洋蔥芯是什么呢?!其實并不奧秘,是一個賬本,換做計算機名詞就是數據庫。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實質是用來記錄各類數據的一個賬本!那么這個賬本跟普通的賬本有什么區別呢?區別一定是有的,而且還很大。普通的賬本都是中央化的,有專門的部門發行,記錄,治理,流通和銷毀。伴著數字化社會的發展,這種存儲方式逐漸顯露出很多時弊,比如中央化機構的可信度,數據存儲的安全性等問題日趨嚴峻。而區塊鏈技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洋蔥芯上又加了一層殼,這層殼就叫“去中央化”。怎么完成?通過數據的分散式存儲的方式,不再依靠單獨的中央化機構來記錄,存儲治理數據,通過狡兔三窟多個地方存儲同樣數據的方式,保證數據安全性和不會丟失。
假如您以為區塊鏈技術僅此而已,那就小看了它。事實生存中,老百姓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重要數據信息被篡改!比如近年來頻繁爆出來的高考被冒名頂替事件,銀行出現賬目錯誤被篡改等現象,這些問題都是中央化數據存儲和流通產生的治理問題。如何從技術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技術帶給我們希望。為了保證數據不被篡改,區塊鏈洋蔥又在自己身上加了兩層殼,一層是“點對點傳輸”,一層是“共識機制”。傳統中央化機構的數據在流通過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數據在人與人之間的傳遞和治理層授權機制,這種方式因為利益和人為失誤等原因很難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不被篡改。而區塊鏈技術采用了點對點傳輸,可以理解為一對一的計算機數據傳輸,下一個數據是由上一個數據計算承接而來,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同時,假如有人想要篡改數據怎么辦?在傳統數據傳輸中很輕易完成,只需要搞定要害的一兩個數據保管人就可以更改。而區塊鏈技術采用了共識機制,某用戶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景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也就是說,原先你只需要搞定一兩個人就可以篡改數據,而現在卻需要搞定51,510以至更多的人才有可能更改一條數據,這樣的代價真實太大,大到篡改者無法承受的地步,進而完成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屬性。
為了提高數據存儲效率,中本聰創造性的提出了把數據按批次存儲,每批次存滿后打包成區塊,為了保證兩個區塊之間的順利交接,用鏈條把他們聯結起來,這就是區塊鏈的原理。
同時,為保證數據是隱私的,不可容易被其他人獲知,區塊鏈洋蔥在自己的外衣上又加了一層保護殼,這個殼就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是源自現代密碼學的一套計算機數據保密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區塊鏈上的數據在非授權情景下不會被任何第三方知悉。而用戶想要訪問自己的數據需要提供一串私鑰和一串公鑰共同開啟。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看到構成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以及加密算法等技術是成熟并且之前就有的計算機技術,而中本聰最大的貢獻是在發明比特幣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理想,創造性的將這幾項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了一項全新的技術——區塊鏈技術。也許是無心栽柳柳成蔭,中本聰當年也不會想到自己發明的比特幣竟然會創下如今的天價,而自己無意間發明的區塊鏈技術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長遠的影響。
關于區塊鏈技術如何跟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產生關聯,又將在那些領域施展巨大的作用,我們將在隨后的文章中繼承白話區塊鏈的發展與應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