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同質化就是觀點,內容,手法,千人一面或大同小異,缺乏差異性。
首先,同質化有相宜生長的肥腴沃土。自媒體時期催生了全民創作,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權利公平,是國之幸,國人之幸。思想和文化傳播已不再是“象牙塔”,高不可攀;已不再是“陽春白雪”,遙不可及;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屬和“壟斷”。在此背景下,必然會有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情景出現。
其次,參與創作的人,主觀訴求,創作水準,創作態度,駕馭能力,千差萬別,同質化再所難免。
再次,“創”是極難的事情,比如,創造,創新,創意,創作亦然。假如創能不足,又要完成訴求,唯一的路徑就是“趨同”。
再其次,各平臺也需要這種全民創作的蒸蒸而上,塔基越寬,塔尖則越高,大船必須在大海上航行。意見領袖離不開有夢想的樸素網民。少基數,多精品,不可兼得。
再再其次,勢力公平是創作素人們想要的。真正同質化、博眼球的問題不在塔基,不在私域,而在塔尖,在首頁,在公域。
最后,單純解決同質化,易如反掌,但同時不破壞既有生態,是藝術,是考驗。寬嚴有度,不因噎廢食,要靠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去實現,制定和執行要體現公平、平等。對同質化要有量化,要刻度清楚,要有人群、板塊、域界、體裁,題材、影響等區分。
對同質化不必少見多怪,呼天搶地,談“同”色變。有時很需要步調一致,眾口一詞,同質化有時是一種認同方式和態度,比如點贊,這是最普遍的同質化。有人有能力把一個“贊”字寫得洋洋灑灑,他也需要同質化的你我之贊。難道平臺之間就不存在同質化和抄襲現象?假如同質化算突出問題,“頭條”早就推出“管理同質化,提升創作質量”的方案征集活動了?
誰想拾人牙慧,吠影吠聲,誰都想獨出心裁,別具匠心。
我們需要自我學習、自我武裝、自我成熟的機會、工夫、平臺和過程,假以時日,民間聰明肯定能把“抄”的水平提高上去,肯定會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且曲高和不寡。
新時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共建共擔共治共贏的時期,各類市場都是在不斷完善豐滿中壯大的,但公眾的熱情“市場”若受到傷害,那將是滅頂之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