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一個漢語詞匯 。字面意思是理性概念。《辭海》對“理念”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理論,觀念,通常指思想。有時亦指表象或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如此看來理念肯定與觀念關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觀念叫“理念”。
家庭教育理念,即是關于家庭教育的觀念,上位概念表現為教育思想、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熟悉、教育信念等,直觀性表現為教育宗旨、任務、目的、理想、目標、原則等相關內容。
家庭教育理念從內涵到外延都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準確性,伴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熟悉的不斷進步,也就會不斷地修正。但從人群熟悉角度講理念有高下之分,有優劣之分。不同的專家、不同的流派具有不肯定相同的觀點,就是相同的觀點表達形式也不肯定相同,使其內容和形式都具有較大的豐富性。至于普通家長其理念差別可能會更大,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肯定會有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肯定會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結果。因此,可能有的家長會發出疑問,有沒有比較統一、權威的教庭教育理念供我們學習和踐行呢?我的回答是一定的。下面我把《全國家庭教育指點大綱 (修訂)》中的相關內容推薦給家長朋友們,以便快捷省時的學習。
在修訂的《指點大綱》中,家庭教育理念集中體現在兩個部分。
一、家庭教育核心理念
1.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
家庭是人 生的第一所學校,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生存中父 母對兒童的教育和影響, 對其良好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 價 值觀的形成, 健全人格培養等都具有基礎性作用。
2. 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
家庭教育要從養成良好習慣開始, 逐步培育兒童準確的價值觀, 培養兒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 明禮誠信、 勤奮、自立、友善助人、 孝親敬老等良好思想品德, 增強兒童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使兒童養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好人格,培養兒童與他人、與社會、與天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3.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負 有主體責任, 要依法依規履行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教育 義務, 了解監護人法定權利和義務, 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掌 握家庭教育理念和辦法, 提升科學施行家庭教育的能力。
4. 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兒童共同成長的過程。
家長素質 是影響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 家長應該刻苦做到舉止文明、情趣健康、敬業進取、言行一致、好學善思,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影響兒童。
5. 家庭建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
家庭要倡導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親子平等、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創建民主、文明、和睦、穩定的家庭關系。家庭成員要共同構建優秀家庭文化、傳承良好家風,為兒童健康成長營 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要學會優化家庭生存,為兒童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

6. 尊重兒童成長規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兒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有其發展規律,家長在施行家庭教育時不能 違反兒童成長規律。兒童成長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家庭教育 要依據兒童成長特點, 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
7. 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兒童是獨立的權利主體, 有生命權、 健康權和獲得基本生存保障的權利,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與智能的權利;有享有國家、社 會、學校、家庭保護,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有參與家庭和社會生存并就影響他們生存的事項發表意見的權利,施行家庭教育要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各項權利。
8. 家庭、學校、社會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共同體。
家長要熟悉到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意義,主動參與家校社 協同教育,尊重教師,理性表達訴求,積極溝通合作,保持開放心態,引導兒童準確熟悉各種現象,科學合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兒童健康
二、家庭教育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實: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忙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2.尊重原則
尊重是相互的;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家長。
3.交流原則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4.自由原則
許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以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