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鎳的新聞上了頭條,價格波動很大,其中鎳作為制作不銹鋼的材料,和部分蓄電池材料,從而影響著相關產業。其實不光鎳,鈷、鋰的價格也是整體輪番上調,釩也因其近些年儲能的應用而價格倍增。過渡族可變價元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幾乎被開發殆盡,好用的多是儲量較低的元素(釩、鈷、鎳等),而鐵、錳在二次電池領域應用并未完全開發,原因是當下技術與條件的限制。期待我的發明早日勝利,讓大家多個挑選,以至替代。
這兩天經過反復調整配制辦法,包括油水比、官能團種類、模板劑、微膠聚束納米結構形成機遇等,今天終于配制出目標鑄膜液,有了階段性本質性進展。下面給大家展現下我的制作及驗證流程,簡樸而粗暴,結果重要而我更享受過程。
鑄膜液配制圖
鑄膜于托盤內,成膜后,托盤內加熱水溶脹,以便順利揭膜。我的每張膜的出生都要經歷這樣的蹂躪,這樣簡樸。
成膜后加熱水溶脹后的樣子
這是揭下的膜,它雖然經歷了溶脹時非人性的拉、折應力的摧殘,但還是完整地保存下來,值得欣慰(一般沒有這么操作的)。
揭下的膜
經過反復試驗上面的操作的確有點不合理,以15%的氯化鉀溶液在100℃保溫溶脹就暖和多了,離子膜幾乎沒有變形,舒展率為0,在輕微使勁的情景下也能把膜扯下來,這樣操作就愜意多了。
15%氯化鉀100℃保溫2.5h后揭膜

揭膜后實物照片
剪成小塊直接放在沸水中溶脹(速度比較快)。
沸水溶脹
趁熱鋪平于塑料板上,封在密封袋內;因為這個東西稍冷后彈性極好,不管怎么壓,它的外形依舊完美。(其實,溶脹后可以再以熱濃鹽水使其回縮,密封保存一段工夫后內應力、微裂紋狀況會有大幅改善,然后再放入純凈水,緩緩加熱均勻溶脹,所得溶脹膜相比現在其機械強度會有大幅提高。因為自認為現在這個強度都很好,這步省略了……)
成品膜溶脹態封裝后的實物圖
下面是測量面電阻所運用的工具,電導率儀(提供交變電壓0.244V、1.185kHz,萬用表測量值)和一個萬用表,牽扯到品牌,這里就不展出了。測量時膜內對離子為氯離子,18℃洞內注入氯化鉀0.1-0.5M溶液,兩石墨電極夾緊硅膠板,測量結果硅膠板間不夾膜時電流1.33mA,夾膜時1.31mA,面電阻0.9歐/平方厘米。
自制工具(硅膠孔洞面積0.33cm2)
膜結構設想表示圖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