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9月份行情企穩和10月前三個交易日的連續拉升,A股市場的重心有進一步抬高跡象。雖然截至目前滬深主要9大指數中只有“創業板綜”刷新了年內高點,但是實際上,能衡量整個A股市場的隱藏指標“平均股價”(880003)卻在周二悄無聲息地達到了23.58元(報收于23.56元),刷新了年內高點,并且是2016年1月以來的最大值。
至此,平均股價從2018年10月19日10.50元見底至今,累計漲幅達到了124.57%。
那么,業內人士是怎樣看待平均股價這一指標創出近5年新高的呢?為此接受上游新聞記者采訪的申萬宏源高級投顧何武是這樣分析的——
A.短期來講,還有進一步走高的能力。由于平均股價指標在9月份構筑的“雙底”形態量度升幅是22.72*2-21.10=24.34元,因而短線來看理論上還有4%的上升空間,即大概率光復2016年1月4日那根大陰棒后才會結束升勢。

B.中期來講,要防范“上升楔形”。平均股價指標從今年7月14日見頂以來,3次刷新了年內高點,可每次刷新后立馬遭到了空頭的阻擊,且3次考驗平臺低點支撐。因這樣的情形發生在最近2年翻倍后,故這種形式上“快牛變慢牛”實質還是一種筑頂模式。周二平均股價指標再度突破年內高點后,“上升楔形”的形象愈發清楚。對于“上升楔形”這個概念,投資者可參考上證指數2000年8月-2001年6月、2016年11月-2018年1月的走勢即可明了。
C.月線RSI已經超買。圖形上看,平均股價指標月線級別RSI已形成第二次突破80之勢。由于7月份天量并未伴隨歷史新高,因而這里刷新年內高點反倒有夯實頂背離的作用,也應驗了“天量之后是天價”的股諺。所以,月線級別形態,對平均股價指標不利。
D.操作上重點看次新股和高價股。平均股價指標采用的是“算術平均數”模式,能夠對平均股價波動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往往是次新股和高價股。因為次新股和高價股波動起來的“絕對價格”是相稱大的,所以它們的漲跌,除了對平均股價指標起到較大的影響作為外,也具有肯定的領先指標之涵義。須知高價股特殊是次新股,對未來行情演變的嗅覺是最敏感的。只要次新股向下破位,則空頭氣氛很輕易蔓延開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