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藥我們來講下白鮮皮,聽名字給人感覺就是治皮膚病的,讓皮膚變白變鮮嫩嘛。
白鮮皮出自《神農本草經》,為蕓香科草本植物白鮮的根皮。主產于遼寧、河北、山東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其根皮入藥。生用。
性苦、寒、微辛。歸肝、膽、脾、胃、肺、膀胱經。
最近講的都是清熱燥濕,解毒的中藥,白鮮皮也是,但它多了一個祛風。
昨天講的秦皮也是,比其它藥多了一個清肝明目,所以可以煎取上清液來洗眼睛治眼紅腫。
使用也是,按它的功效,分三個方向來用,一個就是清干冷,一個就是解毒,一個就是治皮膚病。
第一個就是用于黃疸,淋證,陰癢陰腫等干冷病證。
對干冷黃疸、淋證、陰癢陰腫等,均有肯定作用,并多與相應的清熱除濕藥配伍,如《沈氏尊生書》白鮮皮湯,其與茵陳蒿同用,用治黃疸。
第二個就是用在濕疹、濕瘡及瘡瘍等熱毒證了。
用于干冷與熱毒郁阻肌膚所致的濕疹,濕瘡浸淫,膿水淋漓,或瘡瘍腫痛,常與升麻、梔子、黃芩等清熱解毒、燥濕藥同用,如《圣惠方》白鮮皮散。

第三個就是用在皮膚病上了。
用于干冷或風熱所致的瘡癬、癮疹、皮膚瘙癢以及干冷痹證,關節紅腫疼痛,均可選用。前者直與防風、蟬蛻等祛風止癢藥同用、如《揣摩有得集》除濕飲;后者,宜與蒼術、防己等長于治療濕痹之祛風藥同用。
現代的藥理及成分研究表知道鮮皮含白鮮堿、茵芋堿、前茵芋堿、椒堿、胡蘆巴堿、檸苦素、黃柏、皂苷、脂肪酸、谷甾醇等成分。
水浸液對革色毛癬菌、同心性毛菌、許蘭黃菌等有制作用。
白鮮堿能增強兔和豚鼠子宮光滑肌的收縮力,揮發油有體外抗癌活性。
茵芓堿能使肌肉麻痹并引起哺乳動物血壓下降,對發熱兔有解熱作用,還有抗生養、收縮血管、增強心肌張力、消炎等作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