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論主要包括波浪的形態、波浪與波浪之間的比率和波浪形成的工夫3個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波浪的形態。
波浪理論認為股價變動的循環是由8次波浪構成的,其中有5次上升波浪和3次調整波浪,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八浪循環”。在上述8個波浪完畢之后,一個循環即告實現,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浪循環”。工夫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短,但其基本型態會保持不變,如下圖所示:
在8個波浪中,第1至第5波浪為上升波浪,其中第1、第3、第5波浪為推動浪,第2、第4波浪為上升波浪中的調整浪。每個波浪分成數個中波浪,每個中波浪又分成很多小波浪,一個完整的股市循環一共細分為144個小波浪,下圖所示:
波浪理論認為8個波浪分別有不同的表現和特征
第1浪:
通常出現在長期下跌或者盤整行情的末期,成交量和股價稍有增長,但缺乏買氣,通常屬于營造底部型態的第一部分,它一般是五浪中漲幅最小的一浪。
第2浪:

第2浪是下跌浪,由于部分市場人士以為熊市尚未結束,其調整幅度一般相稱大,常覆蓋第1浪上升空間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一般在第2浪中價格不再創新低,價格下跌后很快回升,出現轉向形態,如頭肩底、W底等。
第3浪:
第3浪往往是最大、最具爆發力的一浪,其持續的工夫與幅度常常是最長的。市場信心開始恢復,成交量大幅上升,股價常出現明顯的突破信號,例如跳空缺口等。在突破第1浪的高點時,是最強烈的買進信號,由于第3浪漲勢激烈,常常出現“延長波浪”的現象。從浪比上看,第3浪通常是第1浪的1.618倍,以至2.618倍或其他奧秘數字搭配,絕對不能短于第1浪,否則就不構成第3浪。
第4浪:
形態較復雜,常顯露出市場后繼乏力的征兆,但通常第4浪的底點不會低于第1浪的頂點。第4浪的構造與第2浪不同,如第2浪以簡樸的形態出現,第4浪則以復雜的形態出現。
第5浪:
第5浪的漲勢通常小于第3浪,會出現其高點低于第3浪高點的失利情景;在第5浪中,通常二、三類股票會是市場內的主導力量,其漲幅經常大于一類股(績優藍籌股、大型股),此期市場情緒表現相稱樂觀。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