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工業消費者出廠價格指數)主要有兩種分類口徑。①二分法:按消費、生存資料分類。消費資料包括采掘、原材料、加工工業3個子類,生存資料包括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和耐用生產品4個子類;②行業法:按工業行業分類。包括39個行業大類,覆蓋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消費和供給業3個工業門類。
第一,解構重點行業對PPI增速的貢獻度。①消費資料與生存資料權重為75%、25%,且PPI增速95%以上都由消費資料價格變動貢獻,二者走勢高度一致;②各行業權重約等于其主營業務收入比重,PPI增速主要由以下9個重點行業貢獻: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工、化纖、煤炭采選、黑色采選、黑色冶煉、有色采選、有色冶煉。
第二,分析重點工業品價格與PPI的同比相關性。9個重點行業可以歸納成4類重點工業品,按照與PPI同比相關性高低排序為:石油(0.8)>黑色(0.8)>煤炭(0.7)>有色(0.6)。此外,考慮到商品價格指數中包括上述工業品,我們還選取CRB現貨指數與南華工業品指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CRB指數(0.7)>南華工業品指數(0.5)。
第三,基于不同的油價與匯率假設,猜測2019年PPI。從石油價格出發,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2019年油價中樞:布倫特每桶90/75/60美元,WTI每桶85/70/55美元;匯率中樞:USDCNY 7.5/7.0/6.5。結論為:中性假設下,2019年PPI同比中樞下探至0.2%-0.4%;即便2019年布倫特/WTI油價中樞達到每桶90/85美元,但基于高基數,估計PPI同比中樞僅為2.2%-2.5%,漲價壓力較小。
第四,探尋PPI與CPI的傳導現狀。從成本推動角度,PPI向CPI傳導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工業企業議價能力變弱。我們用應收賬款周轉率作為行業議價能力的標尺,截至2018年8月各工業行業尤其是上游的議價能力仍在下降,PPI向CPI傳導仍難以完成。
風險提示:油價上行超預期
【正文】
【PPI構成辨析】
PPI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按照IMF標準,消費者價格指數(Produce Price Index,PPI )理論上應涵蓋所有產業的消費者,包括三個部分:農業消費者價格指數、工業消費者價格指數、服務業消費者價格指數。其中,工業消費者價格指數包括工業品第一次出售時的出廠價格(工業消費者出廠價格)和作為中間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工業消費者購進價格)。而在我國,通常把工業消費者出廠價格指數簡稱為PPI。
PPI主要有兩種分類口徑:
1)二分法:按消費、生存資料分類。消費資料是售給其他工業企業用于消費的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按照消費鏈的上下游關系,包括采掘、原材料、加工工業3個子類;生存資料是直接售給居民用于生存生產的產成品,包括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和耐用生產品4個子類。
2)行業法:按工業行業分類。PPI編制之初是按照15個工業部門分類的,后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PPI按照工業行業進行分類。目前PPI包括39個工業行業,覆蓋了采礦業門類下的5個行業、制造業門類下的全部31個行業、電力燃氣及水消費和供給業門類下的全部3個行業。
【PPI權重及行業解構】
總體上,消費資料與生存資料權重為75%、25%。雖然統計局未宣布權重數據,但根據9月最新解讀,“消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4.6%,影響工業消費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3.46個百分點;生存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8%,影響約0.19個百分點。”,可估算出消費資料權重為75.2%,生存資料為24.8%。結合波動情景,消費資料與PPI走勢高度一致,對PPI同比貢獻度高達95%以上。換言之,PPI增速幾乎全部由消費資料變動貢獻。
分行業看,行業權重約等于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根據統計局說明,PPI各行業權重是工業統計中的行業銷售產值比重。由于銷售產值數據難以獲取,可以用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替之。主營業務收入與PPI的行業口徑都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標準,區別僅在于前者多兩個采礦業行業“開采輔助活動”和“其他采礦業”,需要進行剔除。假如看擬合情景,以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作為各行業權重測算的PPI增速高度接近于宣布值,說明該辦法估算的行業權重較為可靠。
39個行業中,計算機、化工、黑色冶煉、汽車制造、電氣、農副食品加工等制造業行業權重都超過了5%,而石油開采、有色采選、黑色采選等采礦業行業權重都僅0.5%左右。加總可知,覆蓋行業最多的制造業權重也最高約為90%,電力燃氣及水消費和供給業次之為6%,采礦業最低為4%。而結合波動情景,權重最低的采礦業對PPI增速的拉動作用其實并不小,因為采礦業權重雖低但波動最大,與CPI中的食品相似。
經測算,PPI增速主要由9個重點行業貢獻。包括4個采礦業和5個上游制造業行業:①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簡稱“煤炭采選”);②石油和自然氣開采業(石油開采);③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采選);④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采選);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石油加工);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工);⑦化學纖維制造業(化纖);⑧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冶煉);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冶煉)。
以8月數據為例,8月PPI同比增速4.1%,9個重點行業合計拉動2.7個百分點,對PPI同比增速貢獻度為70%,而這9個行業在全部39個行業中權重僅25%左右。

【猜測2019年PPI】
PPI猜測辦法與CPI不同之處在于:不實用于“環比法”。CPI環比變動主要由食品價格變動貢獻,食品價格具有時節性規律,導致CPI環比也具有時節性規律。基于此,由環比歷史均值可以勾勒出基準走勢,并由環比推測出同比;而PPI環比不具有時節性規律,所以不宜運用環比法,而應運用同比法,通過猜測重點工業品價格同比進而猜測PPI同比。
9個重點行業可以歸納為4類工業品。第一,石油價格,包括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工、化纖四大行業;第一,煤炭價格,包括煤炭采選;第三黑色金屬價格,包括黑色采選和黑色冶煉;第四有色金屬價格,包括有色采選和有色冶煉。
1)PPI與石油價格:以8月數據為例,石油相關行業對PPI貢獻度最高,達到50%。我們選取布倫特與WTI原油現貨價作為石化價格的高頻數據(日度),進行PPI與兩種油價的同比相關性分析。從結果來看,PPI與布倫特原油相關性0.83,與WTI原油相關性低些為0.77。由于國際原油以美元計價,還需考慮匯率變動影響,折算成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原油與PPI的同比相關性仍在0.8附近。
2)PPI與黑色價格:以8月數據為例,黑色系相關行業對PPI貢獻度次之,達到15%。我們選取Myspic綜合鋼價指數與螺紋鋼現貨價作為黑色金屬價格的高頻數據(日度),進行PPI與兩種鋼價的同比相關性分析。從結果來看,PPI與鋼材價格相關性也超過0.8。
3)PPI與其他價格:我們還選取煤炭、有色價格的高頻數據對PPI進行擬合,結果PPI與煤炭具有0.7左右的同比相關性,與有色具有0.6左右的相關性,但低于石油與黑色。總之,PPI與4類重點工業品價格的同比相關性依次為:石油>黑色>煤炭>有色。
考慮到商品價格指數中包括重點工業品,我們還選取CRB現貨指數與南華工業品指數對PPI進行擬合。結果PPI與CRB指數的同比相關性偏高約0.7,與南華工業品指數相關性偏低約0.5。后者主要因為:第一,拉長工夫看,以前南華工業品指數與對PPI的擬合情景較差。故指數在2016年進行了修正,修正后相關性提升至0.65左右。第二,南華工業品指數的構成包括32%有色、22%化工、17%黑色、16%煤炭、13%自然橡膠,其中有色、煤炭、橡膠與PPI相關性均偏低,拉低了整體相關性。
最后,從石油價格出發,在不同的油價與匯率假設下,簡樸猜測2019年PPI的整體走勢。
假設1(悲觀):2019年布倫特/WTI油價中樞每桶90/85美元,匯率中樞7.5;
假設2(中性):2019年布倫特/WTI油價中樞每桶75/70美元,匯率中樞7.0;
假設3(樂觀):2019年布倫特/WTI油價中樞每桶60/55美元,匯率中樞6.5。
在三種假設下,首先得到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油價每月同比。進而通過規律:2018年3月以來油價同比每上漲1%,PPI同比平均上行0.1%,得到PPI每月同比。結論為:中性假設下,2019年PPI同比中樞下探至0.2%-0.4%;即便2019年布倫特/WTI油價中樞達到每桶90/85美元,但基于高基數,估計PPI同比中樞僅為2.2%-2.5%,漲價壓力較小。
【探尋PPI與CPI聯系】
在本文及前一篇《通脹手記Ⅰ:CPI指標全解構》中,我們分別對PPI與CPI的構成進行了詳解,現將二者的統計關系厘清于表中。
PPI向CPI傳導有兩種路徑:
路徑一是直接傳導:PPI生存資料-CPI生產品。即PPI生存資料出廠后以批發價出售給零售商(統計為PPI生存資料價格),隨后零售商再以零售價出售給最終生產者(統計為CPI生產品價格),二者實際上是批發價與零售價的關系。例如,PPI生存資料中的食品、衣著直接對應CPI中的食品、衣著;日用品對應CPI中的煙草、酒類、生存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耐用品對應CPI中的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居住等。
路徑二是間接傳導:PPI消費資料-PPI生存資料-CPI生產品。即上游的原材料與中間投入品價格(統計為PPI消費資料價格)首先沿產業鏈影響下游的產成品價格(統計為PPI生存資料價格),然后再沿路徑一傳導至CPI生產品。前文可知,PPI增速幾乎全部由消費資料價格變動貢獻,而CPI增速主要由生產品價格變動貢獻。則PPI與CPI的聯動,往前一步,其實是消費資料與生產品的聯動,是消費資料向生產品的間接傳導是否順暢。
PPI向CPI傳導現狀如何?從成本推動角度,PPI向CPI傳導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工業企業議價能力變弱。由于PPI統計的是批發價,批發價大多以合同方式訂立,價格相對穩定,上游行業能否將價格傳導給下游行業,在肯定程度上取決于議價能力高低。我們用應收賬款周轉率作為行業議價能力的標尺,截至2018年8月各工業行業尤其是上游的議價能力仍在加速下降,PPI向CPI傳導仍難以完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