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絲線根收成的季節。韶關曲江楓灣鎮楓灣村村民正在地里忙著收成絲線根。“把根須挖出來,洗干凈,晾干,再進行包裝,一包50克,可以賣到25元。”楓灣村第一書記羅雪明這樣介紹。
絲線根在楓灣村有很長的種植歷史,據傳有村民家的孩子脾胃不好厭食,村民在山上挖了野生絲線根煲水給孩子喝,喝了幾次厭食的癥狀就消失了。從此,楓灣村民把絲線根奉為珍寶,為了提高產量,村民開始嘗試人工種植。經過長工夫的試探和培育,楓灣村有不少村民把握了種植絲線根的技術,種出的絲線根可以媲美野生絲線根。村民和藹地稱呼絲線根為養肝草、粵北小參。韶關當地居民常常用來煲湯,湯味甘香獨特,香飄四溢、回味無窮,具有助消化、消積食、開胃、養肝護肝等功效。
絲線根的食用和藥用功能逐漸被認可,市場前景一片向好。借助精準扶貧對產業項目的扶持政策,扶貧工作隊與村委達成一致意見,正式將絲線根確立為楓灣村的一村一品項目,動員村民大力發展絲線根產業。
為了帶動貧困戶發展絲線根產業,2017年8月,扶貧工作隊與村委牽頭,在楓灣村成立絲線根專業合作社,負責種植、銷售絲線根。全村29戶88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參與入股,目前,合作社已種植絲線根40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250余畝。
工作隊和村委積極籌集資金,充分利用產業扶持政策,統籌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3000元產業扶持資金和東莞市樟木頭鎮扶貧引導資金推動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合作社在技術指點、消費物資、產品包裝、銷售推廣等方面為社員及村民提供支持,確保貧困戶及村民種出高品質的絲線根,并且能賣上好價錢。“去年我家種了1畝絲線根,掙了3萬多呢。”一位種植絲線根的村民興奮地說。
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發展,2019年,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分紅,29戶88名社員共分得7.04萬元,每位社員獲得800余元分紅。羅雪明介紹,接下來合作社將把工作重點放在產品推廣和銷售上,讓絲線根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讓更多家庭共享楓灣村的這一珍寶。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