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20年轉型影響,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下降,但龍頭公司呈現了穩健前行的特質。
日前,用益信托對已經發布2020年財報的62家信托綜合實力進行了排名,有10家公司處在第一方陣,排名順序分別是:平安信托、重慶信托、中信信托、華能信托、建信信托、光大信托、五礦信托、中融信托和外貿信托。這些信托公司能夠名列前茅是因為他們勝利轉型、持續優化資產結構等原因所致。
當然,龍生九子,各有不同。62家信托公司中,還有22家綜合實力排名出現了下滑,他們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第一方陣公司加速轉型 光大信托排名穩中有升
截至目前,全行業68家信托公司已經有62家披露了2020年年報。用益信托根據資本實力、盈利能力、業務能力、理財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五個維度對各家信托公司進行了排名,從而推出了“2021年信托公司綜合實力排名”榜單。
從本次排名來看,處在第一方陣的有10家公司,排名順序是:平安信托、重慶信托、中信信托、華能信托、建信信托、光大信托、五礦信托、中融信托和外貿信托。
其中,平安信托再度摘得桂冠。年報顯示,2020年,平安信托完成營收54.61億元,同比增長16.72%;凈利30.85億元,同比增長16.34%。
平安能夠繼承蟬聯第一名與其加速主動轉型有關,2020年,平安信托晉級打造以特別機會為特色的領先多元投資平臺,構建了從非標向標、從融資到投資、從規模優先到質量優先的全新增長模式。并積極響應號召,2020年主動壓降通道性業務規模505億元,壓降融資類業務規模317億元,壓降房地產業務規模315 億元。
除前三甲外,第一梯隊的十家信托公司中也有一些排名穩中有升,表現亮眼。
光大信托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完成營業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34.5%;手續費及傭金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27.9%;凈利潤26.11億元,同比增長25.7%。2021年綜合實力排名在信托公司中第7,較去年增長了5個名次。
據年報顯示,2020年光大信托新增信托項目達2357個,合計金額超8200億。新增信托以主動治理型為主,主動型數量1993個、金額6677億,較2019年的899個新信托數量和4800億規模都大幅增長。其中,公司2020年已清算結束的信托項目合計806個,金額5588億,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5.95%。
相比之下,排名第3的中信信托2020年新增的信托項目是1198個,合計金額2607億元。
在已經披露年報的62家信托公司中,財信信托排名上升20名,是信托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就經營業績來說,財信信托去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凈利潤同比增長165%。詳細而言,2020年,財信信托持續優化資產結構,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資金較去年同期下降8%;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較去年同期增加2%。
去年信托資產規模下滑,轉型陣痛明顯
“兩壓一降”強監管政策的持續和信托業的艱難轉型,導致過去的一年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縮減1.12萬億元,信托公司業績也下滑明顯。
截至目前,已披露2020年年報的信托公司凈利潤總額為475.9億元,同比減少10.11%;凈利潤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0.24%,較2019年的46.78%有所下滑;凈資產收益率為8.03%。
利潤的下滑也是受轉型的影響,大部分信托公司布局主動治理證券業務、財富治理、家族財富等方面的業務,強化對于創新業務孵化支持、系統能力建設、人員培養等方面的投入,肯定程度也導致了利潤的下滑。
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信托行業正面臨發展趨于平緩、發展方式逐漸轉變的現狀,思路方面也會有較大調整。詳細而言,信托公司的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主動治理信托發展態勢良好,融資類信托壓降取得成效,信托資產投向結構也有所優化。
中國信托業協會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4季度末,信托通道類業務規模持續回落,融資類信托壓縮接近1萬億元;資金信托為16.31萬億元,五大領域分別是,工商企業(30.41%)、基礎產業(15.13%)、房地產業(13.97%)、證券市場(13.87%)、金融機構(12.17%)。
其中,2020年4個季度投向房地產業的資金占比持續下降,而投向證券市場的信托資產占比則呈現增長態勢,1季度占比為10.97%,4季度占比則上升到13.87%。
實際上,行業創新“轉型”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業務類型的全盤否定。轉型是要轉變傳統領域以債權融資為主的展業模式和思維,對原有業務進行全面晉級和優化。而過去傳統業務積累的客戶資源和專業經驗是信托公司在轉型中持續提升主動治理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的buff加成。
22家綜合排名下滑 亟需更好思路提升
當然,有增長的信托公司就會有下降的,在62家信托公司中,出現排名下滑的有:建信信托、中融信托、上海信托、江蘇信托、中鐵信托、昆侖信托、北京信托、山東信托、渤海信托、中建投信托、杭州信托、天津信托、中海信托、國聯信托、東莞信托、中原信托、萬向信托、國通信托、民生信托、西部信托、長城信托。
而這些排名下滑的信托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牽涉到了房地產信托融資,許多通過信托融資的地產公司已經債務高懸,比如藍光發展、正源地產等,而“踩雷”這些地產公司的有中融信托、中建投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
其中,排名下滑了12個名次的渤海信托,很大原因是受股東——海航的拖累。去年,渤海信托完成營收22.97億元,同比下降21.48%;完成凈利潤1754.68萬元,同比下降98.39%。凈利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因為資產減值損失大幅攀升。在手續費傭金收入有所下降、業務治理費大幅收縮的情景下,去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高達21.02億元,較2019年翻了近4倍。
2020年是信托公司風險暴露最多的一年,共有4家信托公司在這一年被監管層托管或暫停業務,出現暴雷和違約的公司也明顯增加。但這對行業的發展并不是壞事,踩雷的公司被淘汰出局是轉型的必然結果。
我們看到,過去一年,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以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為特征的金融同業通道業務已經明顯減少,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回歸本源。誰能先人一步從轉型中脫穎而出,《每日財報》也將持續關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