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股價“叒”跌了,因為持續下跌,都不明白該用第幾個“又”了,3月14日阿里巴巴港股價格下跌10.9%,擱平時我都用“大跌”來形容,大事我現在都不用了,因為這段工夫這種跌幅都算尋常的了。
阿里巴巴的股價收于80.9港元/股,市值跌至1.75萬億港元,大概相稱于是騰訊的55%,從2020年10月份309港元/股算起,現在累計跌幅達到了74%,股價跌成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即便再跌10%,那么從高點算起跌幅也不過是擴大到76%。
1、阿里巴巴股價為何下跌?
近期有兩個利空消息,首先是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推進,將五家中國企業列入了“臨時清單”,上了這份名單就意味著在2年后的2024年或許將成為第一批被摘牌退市的股票,這更加意味著中概股在2024年被強制退市的概率大幅提升。
《外國公司問責法》是2020年底由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的一部法案,目的就是針對中國企業在美股上市融資的,由于要額外滿意美國會計要求,需要赴美上市的企業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至是會計底稿,但是這會和中國監管要求違反,中國企業的會計底稿是不答應離境的。
而有些企業把握的數據信息也可能觸及到我們的國家安全,也是不能提供應境外機構的,比如滴滴,滴滴在去年6月底低調飛快在美股上市,但是這家企業把握了十分豐富的地理、交通數據,沒有經過海內機構的檢查就靜靜赴美上市,上市后立刻遭到相關部門的檢查,隨后又停止了新用戶的注冊。最后不得已滴滴在去年底決定在美國退市,然后在香港上市。滴滴的股價也因此而大跌。
這次《外國公司問責法》執行細節的推進就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像滴滴一樣,最后要在美股退市,這是導致近期中概股大跌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疫情,本周末中國疫情加劇,超過20個城市有了新增確診病例 ,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都有發現,并且還執行了較嚴格的管控,比如深圳昨天晚上公布公交、地鐵停運,社區封閉式治理。這也是導致今日A股下跌的一個原因,對港股而言也有疊加效果。
2、是危險還是時機?
上文講了最近導致阿里巴巴股價下跌的原因,這其中其實沒有一條是和企業自身的經營有關的,都是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及天災的影響,這種影響已經脫離了企業基本面,從企業的經營價值來看是無法推理出這種巨大的跌勢的。
一個營收超過8000億人民幣,凈利潤千億規模,市值曾經超過6萬億人民幣的超大型企業,股價下跌超過70%,并且還在下跌的路上,這已經無法用常規的分析去解釋了,這種深度的下跌一般只有在2018年、2015年以及2008年那樣的行情中才會普遍出現。
但是在中概股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中就是普遍出現,恒生科技指數今日跌幅達到了驚人的11%,這意味著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平均跌幅達到了11%,騰訊也下跌了9.79%,美團更是跌幅近17%,京東跌幅近15%。
單看這種跌勢是比較讓人擔憂的,在今日大跌之前,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從最高點下跌了71%,今日再次下跌近11%,跌幅也只是擴大到74%,看起來只是擴大了3個點,但是假如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買入,那么今天就虧損11%。所以,抄底是十分危險的。

現在中概股的跌勢有點像美國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代的跌幅,當時微軟的股價最大跌幅也達到了66%,這個跌幅和當前中概股跌幅相近,當時亞馬遜的跌幅達到了95%,蘋果的跌幅也達到了80%。
當然后面的結果我們明白了,這些生活下來的企業股價后面漲了上百倍,這個就是大跌之后的機會,機會是跌出來的,但是這種機會設立在一個前提之下,那就是首先企業得活下去,其次是未來能夠活得更好,而當時的微軟、蘋果、亞馬遜等都在之后的二十年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而中概股的這些企業會這樣嗎?首先就是阿里巴巴能活下去嗎?這點我是堅信不疑的,阿里巴巴能夠活下去,那么以后會比現在更強嗎?這要分業務看,菜鳥物流、阿里云等業務還會有長足的發展,并且行業競爭力也比較強,但是主業電商就不好說了,一方面有京東、拼多多這些老對手,同時還有抖音、快手這些新的流量新星的沖擊,海內的電商業務已經是個位數增長,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增速也是在放緩的,電商的浸透率也已經不低了,整個行業都不可能有過去的增長速度。
是危險還是機會,要看你如何去判定阿里的未來,更寬泛地說是如何判定中概股的未來,這些企業的業務是深植于中國市場的土壤中,是要從這里汲取養分的。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