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介紹ETF的估值,什么是估值呢?
簡樸來講,就是衡量一個投資品內在價值的辦法。我們一般買賣股票或者ETF時,可能更關注股價的變動,但真正去對比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關懷估值的朋友比較少。
我舉個例子,許多朋友都會覺得茅臺的股價太高了,但是一只4、5塊錢的股票,就覺得很便宜,這樣做對比對嗎?
假如單純對比股價的高低,茅臺的股價,確實比4、5塊錢的股票,高了幾百倍,但假如對比內在價值,可能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我們來對比一下貴州茅臺和海印股份,運用估值里面的一個常用指標,市盈率指標,看看誰的內在價值更高。
圖片來源:國信金太陽交易軟件
貴州茅臺9.8日的收盤價是1633.10元,海印股份的收盤價是2.25元,單純比股價,茅臺高太多了,我們看看市值和凈利潤的比較!
茅臺的市值大概是兩萬億,今年的凈利潤是487億,我們用市值除以凈利潤,等于42.1,也就是假如按現在這個凈利潤水平,假設我有充足大的資金,收買茅臺這家企業,需要42.1年的工夫,我可以收回成本。
再來看海印股份,市值是52億,今年的凈利潤是937萬,同樣用市值除以凈利潤,等于555,這代表以現在的凈利潤水平,假設我們收買海印股份,需要555年的工夫,才可能收回成本。
“真是不比不明白,一比嚇一跳”,我相信沒有什么人有這個耐心,可以等候555年回本。
很顯然從這個角度,我們買茅臺更劃算,因為茅臺的盈利能力要強太多,所以我們不能光看股價,更應當了解股價背后,企業的內在價值如何!
剛才我們用市值除以凈利潤,得出的是市盈率指標,市盈率是估值中最常用的一個指標,剛才我們就利用市盈率指標,對個股進行了一次估值比較。
在ETF的投資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運用估值的辦法,判定ETF的內在價值。
估值的辦法有許多種,對于ETF投資來說,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是相對估值法。
什么是相對估值法呢?
比如我看中了某個小區的一套房子,我可以向中介打聽一下,周邊同等戶型的房子大概賣多少錢,這樣我買房子的時分,就有一個參考依據了,這就是一個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法,就是要找到一個參考依據,這個依據可以是與同類比較,也可以是與歷史進行比較。
在估值過程中,最常見和最需要把握的指標有兩個,市盈率和市凈率!
市盈率(PE)
什么是市盈率,在我剛才講茅臺和海印股份的案例中,已經給大家計算過,市值 / 凈利潤 = 市盈率,簡樸理解,就是你做了一筆投資,多少年能回本!
在實業投資中,哪怕做一筆小買賣,我們可能都會精打細算!
比如我想在樓下開個包子鋪,投入100萬,每年盈利10萬,用100萬除以10萬的利潤,10年后我可以收回本金,這就是包子鋪的市盈率。大部分人都會測算一下,這個包子鋪能不能投,能不能賺錢!
但在股票或ETF投資中,大家更多的還是關懷股價的變化,很少人關注市盈率的變化。
市盈率這個指標雖然運用簡樸,用途廣泛,但他也不是萬能的,同樣有指標的實用場景,不合適用在盈利不穩定的投資品種上,我們拿常見的ETF品種來舉例。
寬基ETF比較合適運用市盈率指標,比如滬深300ETF,中證500ETF、創業板ETF等等,這些指數背后的上市公司,盈利是相對穩定的,假如指數里有長期盈利比較差的企業,會在指數每半年或一年的調倉換股中,被調出指數。
其次這些指數誕生的工夫比較長,比如滬深300指數,從2005.4.8日上市,已經有了16年的歷史,也方便我們把現在的數據與歷史數據做對比。
圖片來源:wind
在圖中,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的變化情景。
還有一些指數,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比較大,盈利很不穩定,就不太合適用市盈率指標判定估值的高低。
比如銀行、地產行業,這兩個行業都屬于周期類行業,當經濟處于上行周期時,這些行業的利潤就會大幅增加,當經濟平穩或者處于下行周期時,利潤又會大幅減少。
因為市盈率 = 市值 / 凈利潤,當凈利潤大幅波動,這個指標的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以至出現“低市盈率陷阱”!
什么是“低市盈率陷阱”呢?
比如在經濟的上行周期,通常股市也會比較火熱,銀行的股價大幅攀升,同時凈利潤也大幅增加,以至大幅超過股價上漲幅度,這就會被動拉低銀行指數估值,因為市盈率公式中,分母的漲幅大于分子的漲幅,市盈率是不斷變小的,形成市盈率陷阱,看著市盈率很低,但股價其實已經漲的十分高了!
對于這些周期類的行業指數,我們該如何給他估值呢?這就要引出估值指標的二把手,市凈率指標。
市凈率(PB)
市凈率是指市值與凈資產的比率,它的公式 PB = P / B,其中的P代表公司的市值,B指的是公司的凈資產。
什么是凈資產呢,通俗來說,就是公司的資產減去負債。他代表的是所有股東享有的權益。

比如我和幾個朋友,合伙開了一個包子鋪,我們共同投資了200萬的本金,然后找銀行貸款100萬,我們一共有300萬資產,則凈資產 = 300 -100 萬,就是200萬。
一般情景下,凈資產這個指標的波動不會太大,相對比企業的凈利潤指標穩定。大多數公司的凈資產都是穩定增加的,像銀行、地產、鋼鐵、煤炭等等重資產行業,凈資產很方便統計,理論上來講,這個企業的市凈率越低,投資的價值越大。
比如你購買的這個公司市值是1000萬,凈資產也是1000萬,用市值除以凈資產,可以得出市凈率是1,也就是說,假如你買下這家公司所有的股票,即使股價不漲,把企業的凈資產變賣了,也不會蝕本。
所以市凈率是從安全邊際的角度給企業估值,一般市凈率越低,安全邊際越高。當市凈率小于1時,相稱于打折購買公司的凈資產。
圖片來源:wind
我們看圖中銀行ETF指數的市凈率,很明顯現在是處于低位的,以至出現跌破凈資產的情景,在這種情景下,雖然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呈現緩慢下滑的狀態,但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回報率。主要是因為市凈率低,安全邊際高!
有了這兩個估值指標,是不是就可以包打天下了呢?只能說對于大部分ETF,都可以通過市盈率和市凈率,做一個簡樸判定,還有一些ETF品種,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指標,來衡量ETF的投資價值。
凈資產收益率(ROE)
比如凈資產收益率ROE指標,假如市盈率、市凈率是衡量買的是否便宜,凈資產收益率ROE,主要是衡量這個企業好不好,賺錢的能力強不強!
我們做任何一筆投資,不光要看買的是否便宜,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所以這幾個指標是配合起來運用的。
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盈利不穩定,企業凈資產也很少,如何衡量估值呢?比如互聯網企業,發展初期可能不賺錢以至賠錢,企業的資產主要也是用戶數、專利權等等無形資產,如何給互聯網類輕資產的企業估值呢?可以考慮市銷率指標。
市銷率(PS)
市銷率是用市值 / 銷售收入,一般的互聯網企業,即使利潤沒有增加,但是銷售收入通常會逐步增長,也就是市場份額占比越來越大。通過看見市銷率指標的變化,也可以分析互聯網企業估值的高低。
我們看中概互聯ETF的市銷率變化,中概互聯ETF包括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很明顯,目前市銷率處于歷史低位,現在的估值,并不算貴。
圖片來源:wind
介紹完這些估值指標,可能大家對估值還是有一些迷惑,這是正常的,任何人對估值指標的理解,都會有一個過程,需要你參照這些指標,與實際投資中指數的表現反復做對照,逐步形成自己對估值的理解。
接下來介紹我們是如何利用估值數據,去服務ETF投資的,我們編制了ETF指數估值表,從500多只ETF中,篩選出關聯度最好、規模、流通性最高的ETF,一共30只,基本覆蓋了長期盈利較好的寬基、行業及主題ETF指數,這個數據每日更新。
這個ETF指數估值表從2016年開始編制,天天更新,主要是為了長期跟蹤這些指數的估值變化,從實踐的經驗來看,估值數據能夠比較好的反應ETF指數內在價值的變化,給投資提供了定量的參考。
第一列是指數的名稱,第二列是市盈率指標,第三列是市凈率指標,第四列是ROE指標,之前也介紹過,ROE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這里重點介紹一下第六列的估值分位數、估值水平以及成長性!
什么是估值分位數呢?
分位數是指目前的估值水平在歷史上所處的位置,比如地產指數,他的估值分位數是1.01%,是指歷史上只有1.01%的工夫,是低于目前估值水平的,反應出來的,就是指數處于低估區域。
這個估值水平,就是對指數內在價值的一個衡量,假如分位數在10%以下是低估,分位數30%以下是較低;分數數在30%-70%是合理估值區域,分位數70%以上是估值較高區域,分位數90%以上是高估區域。
通過這5個區域的劃分,我們就能比較直觀的了解指數在哪一個估值區域。
因為估值究竟是相對歷史數據做的比較,我們在應用時,也可以根據自己對風險承受的能力,給出不同的安全邊際。
比如我的波動承受能力較弱,就盡量等到低估區域,以至在低估區域,還可以再往下打一個折,給自己劃定安全邊際的范圍。
這個成長性指標是指什么呢?他是計算出行業每年增長率,并除以當年GDP增速,最后加權計算出的綜合增長率。
1.指數(行業)綜合增長率高于2倍GDP增速為,就定義為高成長行業;
2.指數(行業)綜合增長率低于2倍GDP增速并高于當年GDP增速,定義為較高成長性行業;
3.指數(行業)綜合增長率低于GDP增速為成長性較低行業
表格中數字5代表成長性最高,比如芯片、醫療、生物制藥等行業,都屬于5星;一些傳統行業,銀行、地產相對成長性偏弱,標注的是一星。
聊到這里,估值的內容基本介紹完了,在我看來,估值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一門功課,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假如讓我教授關于投資方面的內容,我只會講兩點:
1、如何熟悉波動
2、如何給一個投資品估值
估值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指標,他是伴著企業的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也有人說估值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我們在利用估值時,只要保留充足的安全邊際,用全局的思維去看待指數的變化,估值肯定會成為我們投資中,最得力的助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