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明晟公司(MSCI)宣布了今年8月的季度指數調整結果,所有調整將在8月31日收盤后執行,即9月1日起生效。
8月12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宣布8月份季度指數調整結果。
明晟公司從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中剔除兩個成分股,新增23個成分股,新增成分股中包括萬泰生物、中國中車。MSCI中國A股指數本次新增金山辦公、愛美客等11只A股標的,無剔除標的。前述調整結果將于2021年8月31日收盤后生效。
每次進行季度調整時,市場也會伴隨肯定的套利機會。分析人士認為,MSCI季調前后,相關股票存在異動走勢,對于季調日股票價格尾盤最后幾分鐘出現顯著異動的股票,應可進行套利。
資金面上,8月以來,北向資金回流態勢明顯,外資本月已合計凈買入超120億元。
新增11只A股股票
北京工夫8月12日,MSCI宣布8月份季度指數評審結果,觸及MSCI全球標準等主要指數系列的名單調整。本次季度評審不觸及A股納入因子變化。
根據公告內容,MSCI全球標準指數(MSCI ACWI指數)新增20只個股,其中包括13只中國股票(含A股、港股及中概股等);剔除7只個股,其中包括2只中國股票。
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新增個股中,市值前三位分別是金山辦公、愛美客和萬泰生物。
其中,MSCI中國A股指數新增11只A股標的,無剔除標的。新增標的包括:中微公司、金山辦公、石頭科技、萬泰生物、中國寶安、中國聯通、中國中車、愛美克、滬硅產業-U、斯達半導、中泰證券。
與此同時,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的成分股變動情景為:新增23只個股、剔除2只股票;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的情景為:增加成分股18只、剔除7只標的。
全球最大的指數公司MSCI編制的系列指數,是國際投資者運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之一。相稱數量的指數基金、主動基金、被動基金等,“緊盯”這些指數的變動及調整。
據悉,MSCI指數一般在每年2月、5月、8月和11月進行調整,其中5月和11月屬于調整幅度較大的半年度調整。
此外,另一家國際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的8月季度審核工夫安排在當地工夫8月20日,詳細調整結果將于9月20日盤前(即9月17日收盤后)生效。
調整也存套利機會
MSCI編制的系列指數,被全球過萬億美元規模的基金所采用。每次發生調整時,投資者是否存在套利機會呢?

由于背后牽涉到大量全球跟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如若其集體調倉,將會引起個股大幅波動。這些基金一般會在生效前的前一交易日,于收盤集合競價時段進行買入和賣出操作,進而股價出現明顯波動。
例如,MSCI5月指數季度調整結果尾盤生效時,39只A股股票被新增納入指數,彼時這類股票在尾盤集合競價便出現拉升的情景。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亦示意,“MSCI季調前后,相關股票存在異動走勢,對季調日股票價格尾盤最后幾分鐘出現顯著異動的股票,應可進行套利。一般前一天尾盤大跌,次日會恢復正常價格水平。同理,前一天尾盤價格大漲,需警惕次日低開風險。”
能夠入選MSCI指數的個股,將會得到海外資金配置的青睞,所以一旦被剔除名單時,將產生肯定的負面影響,同時可能也蘊藏一些投資機會。
此次MSCI中國A股指數新增的11只A股標的中,包括中國中車。2020年12月,在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干預和壓力之下,MSCI曾公布移除中國中車AH股在內的12只中國公司股票,自1月5日交易結束后生效。
此后,中國中車的股價經歷“過山車”。從2020年12月16日開盤到2021年1月4日收盤為止,中國中車H股12個交易日下跌了6.5%;從2021年1月6日到2021年1月21日同樣12個交易日中,中國中車H股則上漲超過39%。
從1月5日收盤最后一分鐘的情景來看,中國中車H股成交額為4.96億元,而在之前過去30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量僅為7300萬元,或有大量資金涌入搶奪籌碼。
機構研報顯示,對于被剔除的個股來說,之前的套利模式是下跌→進場換籌→拉升獲利離場,而對于重新被納入的個股來說,模式可能就會有反轉過來的可能。不過,實際交易情景還要視乎MSCI是否會重新把剔除個股納入以及市場交易者的操作而定。
北上資金回流顯著
5月11日,MSCI發布季度指數調整,科創板個股首次被納入MSCI全球標準指數和MSCI中國A股指數。
自5月11日MSCI宣布調整信息至5月26日,被首次納入MSCI指數的5只科創板個股獲得海外資金的增持,相比于其余未被納入MSCI指數的7只滬港通科創板個股,無論是外資持股數量的變動,還是外資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的變動,都顯示出明顯的領先優勢。
資金面上,5月25日,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217億元,創出歷史之最。在5月26日北向凈流入超過90億元后,5月27日MSCI指數成分季度調整生效,北向資金再度凈流入146億元。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內資偏好個股易受外資關注,但未被納入滬港通的個股難以獲得外資流入。因此,大中市值、公募基金加配的個股可能會在被納入滬港通成分后,受到外資大幅增持。
此外,8月以來,北向資金回流態勢明顯,本月已合計凈買入超120億元。
“8月北上資金回流,可能看到A股市場調整震蕩比較充分,市場有價格修復需求。A股核心資產前期跌幅明顯,下半年存在價格與估值修復的需求,引發部分資金回流。”郭施亮說。
興業證券預計,今年外資流入有望達到2000億至3000億元,未來3至5年看好10000億元規模外資繼承流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