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銀之杰披露2018年年報,營業收入129925.12萬元,同比增長13.21%;完成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575.07萬元,同比增長60.76%。
銀之杰真的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嗎?
銀之杰始終將自己定位為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受此影響,備受二級市場投資者青睞。自2019年以來,銀之杰股價一路飆升,特殊是從2月1日至3月6日,其股票收盤價從7.61元/股上漲至19.32元/股,區間漲幅高達154%,市盈率已高達366倍。對此,2019年3月5日,深交所出具關注函,其中要求銀之杰核實說明股價上漲是否與互聯網金融概念炒作有關。3月6日晚間,銀之杰發布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公告稱,公司核心業務是為金融行業提供科技服務,沒有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
由于業績連續下滑,2014年銀之杰斥資3億收買企業移動商務平臺億美軟通100%股權。自此,銀之杰正式形成金融信息化、移動信息服務、電子商務三足鼎立的業務體系架構。
然而,其金融信息化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卻逐步減小,從2014年的56.8%縮減至2017年的7.8%。2018年,銀之杰金融信息化收入為3.06億元,同比增長243.1%,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3.6%。此次大幅度增長主要因為,報告期內,銀之杰中標并施行了中國農業銀行印控儀項目,觸及標的的產品的合同總金額約為2.3億元。據此分析,銀之杰2018年除中國農業銀行此項目之外的收入僅0.7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85%。
因此,從收入構成來看,公司收入增長主要受益于移動信息服務,金融信息化業務在總收入比重中占比較小,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已不符合其實際經營表現。
瘋狂投資并購,銀之杰的金融科技能走多遠?

在金融信息化業務領域,銀之杰主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與支付結算、風險防控、業務流程再造、數字化轉型、自助服務等業務相關的軟件產品、軟件開發、金融專用裝備和技術服務。主要軟件產品和服務包括電腦驗印系統、票據影像化處理軟件、金融服務基礎平臺開發、數字金融應用開發、大數據開發服務、軟件外包服務等;主要金融專用裝備產品包括智能印章控制機、高拍儀、回單自助打印機等。
銀之杰年報示意,通過主營業務的開展以及對金融基礎服務和金融機構的戰略投資,公司已逐步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業務布局。
除了自身的業務之外,從2014年起,銀之杰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并購,重要合營和聯營企業共8家,觸及個人征信、保險、證券、智能客服等領域。盡人皆知,單純的依賴投資并購來轉型并非長久之計,多元領域的投資不僅沒有給銀之杰帶來收益,反而變成“包袱”。目前,這8家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還未能為銀之杰帶來財報數據上太多的正面反饋。
2019年經營計劃顯示,銀之杰將以業務和產品創新為驅動力,推動金融信息化、移動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三大主營業務的開拓發展。同時,積極整合公司業務資源,開拓以個人征信、數據服務為核心方向的金融科技創新市場。然而,銀之杰2019年實際業績能否達到經營計劃預期還需打個大大的問號。
運營資金短缺、主營業務后勁不足、金融科技轉型困難,銀之杰路在何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