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盤(基金大盤實時走勢app)基金大盤(基金大盤實時走勢app)
最近又多了不少新朋友。評論區里出現許多生面孔。
感謝大家因為基金這個事兒,關注了我。說明大家對我是認可的,我也希望能把基金搭配做好,讓大家做個參考,爭取完成長期穩健收益的目標。
今天簡樸聊聊大盤指數和基金的關系,因為咱們玩的偏股型基金,就是從股市而來,玩基金就必須懂股市。
純屬我一家之言,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全面,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提出來一起交流。本文讀完大概需要非常鐘,請耐心閱讀。
一般說大盤指數,是指的上證指數。但是其實A股市場主要有三大指數: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
大家會發現,三大指數,天天的走勢和長期走勢都不盡相同。
漲跌和幅度并不同步。
為什么呢?
其實,三大指數的成分股不同。
簡樸的說,上證里主要是“傳統行業居多”,股票代碼6開頭。
如圖。大家也可以去查一下上證指數成分,看看權重前100名都是什么公司。
深證成指,成分股也包含了創業板,則是以新興產業居多,尤其是科技、醫療等。非創業板的深證股票代碼0開頭。
創業板,即股票代碼3開頭的,更是集中了最主要的醫療、新能源、高新科技等成長股。
我們的基金,投資的股票,除了港股,最主要就在這三個范圍內挑選。
比如近期(進入十一月),順周期板塊走強,創業板繼承走弱,成長板塊(深證含創業板)跑不贏上證。
但是最近一兩年乃至最近五年,成長風格都跑贏了價值周期。
在當前市場雖然沒有系統性風險,但也沒有重大利好,資金與情緒也不能共振時,板塊之間只好做結構性輪動。
這時就十分考驗基金投資者的心態。
順周期板塊,我從七八月份開始就反復的再強調,也進行了布局。
工銀戰略轉型以及交銀先進制造都是針對順周期板塊配置的。
四季度和明年一二季度,順周期板塊行情大概率會繼承內部輪動。
但把工夫周期拉長,中長期依然會是成長風格占優。
玩基金穩賺不賠的一個最簡樸辦法就是,提前潛伏,買跌不買漲。
只有下跌時候批埋伏,獲得低成本的籌碼,漲起來才能賺錢。
另外,既然板塊行情是輪動進行,為什么不買行業主題基金呢?
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不妨看看自己手中的行業主題基金,最近賺錢嗎?

醫療、食品飲料、半導體,最近三個月正收益的行業主題基金寥寥無幾,都還在回調之中。
假如買到了新能源車基金,倒是吃到了一波肉。但近日也開始回調。
行業輪動,我們普通投資者很難正確踏對節奏,一不當心就會被套。
比如目前醫療尤其是生物醫藥板塊技術面提示至少還要調整兩個月。
豬肉養殖等農業板塊,也還在回調途中。
都說基金合適長期持有,但假如買了以上行業主題基金,恐怕持有半年也未必能“回本”。
我以個人實踐和反復測試,得出結論,挑選優秀的穩健混基,才是長期穩定收益的準確操作。
現在市場上偏股型基金幾千只,我篩選出的都是長、中、短期業績都在上游,基金經理長期投資風格與選股方向比較穩定,有特定能力圈,不會容易發生風格漂移的。
而且也不能是“愛偷懶”的常年每個季度都不怎么調倉,只會死扛的經理。
如此嚴格的標準,選出幾只優秀的基金。經理團隊會適時調倉,應適應市場變化。應對板塊輪動交給專業的人操控。最近基金估值不準,但是我們的基金普遍跌幅比估值少,漲的比估值多,就是例證。
而且伴著行情變化,假如某只基金業績表現確實跟不上行情,我會快刀斬亂麻換掉。十分決絕。
比如嘉實新興產業,我從三四月份開始陸續買入,到七月盈利頗豐,但是八月以后表現差勁,九月初我就清理掉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它后來的表現,真的不咋地。
不斷的汰弱留強,優勝劣汰,才能讓自己的基金搭配保持生機。我們買基金目的是賺錢,不要有情懷,更不要執拗在一只基金死扛。做好長期持有的預備,但也要靈活變通。
適應趨勢做交易。優秀的基金賺錢更快更穩。
最近幾天下跌,一些新朋友有點慌,擔心會不會始終跌,或者會不會猛然暴跌。
而早就關注我的老朋友們,卻略顯高興,始終在盼著深度回調,好繼承加倉。哈哈!
這就是心態的不同。跟我在一起工夫久都會變成樂觀者。
我每次發操作提示,都會注明前提,不同資金量、倉位、收益率,操作也不一樣。請肯定認真看。
資金少的(20萬以內),基金數量不要超過4個。看清晰表格里每個字。
所有人任何時分不要梭哈。本金安全是第一位。保持樂觀,但不能忘記風險。
假如八九月份就跟隨我操作的,從10月23日起,咱們始終都沒動。并不是一跌都要加倉。
而新來的朋友,最近的下跌恰恰是上車機會。
剛買入,幾天內有一兩個點的浮虧,很正常,很快會再創新高。只要是在合理區間就可以建倉。
看看我10月23號的買入點,當時也是連跌幾天,再看看九月底、三月底,現在能砸出坑,不應當感到興奮嗎?
優秀的穩健混基,會不斷的走出新高。每次回頭看,會慶幸自己提前上車了。
注:個人思路僅作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依據。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