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新手在剛接觸指數基金時,已經被各個類型的指數給搞懵了,什么滬深300、紅利指數、基本面指數、上證50等等,看得頭都大了。
其實很正常,我也是看了好幾遍書加上4年來的實戰才搞懂了這些。
今天這篇文章正是來解決新手遇到的這個難題的。
市場上各個類型的指數有很多,一開始搞不懂的話,可以先從幾大主流市場指數入手。
相信搞懂了這幾大指數,后面學習其他類型的指數也就輕松許多。
一、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是A股市場的代表。
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知道,它由300只股票構成的,且是從滬市和深市挑選出來的。
而它之所以是A股的代表,是因為這300只股票的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60%左右,且這300只股票是滬深兩市中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
我們可以把滬深300理解是從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中挑選出最好的300個大型企業。
一般來說,大型企業經營模式比較成熟,盈利比較穩定,投資者投資這類型指數基金不容易踩雷,且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說起滬深300,我們就可以把它記為是市場最強最大的300個企業,這樣是不是好記,好理解多了?
二、中證500指數
中證500指數是A股中小企業的代表。
它的選股規則為:
1、排除滬深300包含的公司。
2、排除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前300的公司。
3、再從剩下的公司中進行挑選,挑選日均市值排名前500名的公司。
從它的選股規則來看,中證500和滬深300沒有重合。
可以理解為除了滬深300的300只企業之外,就屬這500只最強了。
滬深300和中證500的區別在于滬深300包含的公司規模大一些,名氣大一些,都是一些大型公司。而中證500規模小點,主要投資的是中型上市公司。
一說起中證500,就可以把它想成是500個中小型企業,這樣就更好理解和方便記憶。
三、上證50指數
上證50指數是滬市大盤龍頭股代表。因為它是從滬市中挑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家公司。它反映出滬市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龍頭公司的表現。
它和滬深300有重合之處。可以說上證50選出的是更大市值的公司。滬深300則是覆蓋的范圍更廣。
可能有的小伙伴不知道什么是滬市,這里簡單說一下。
我國有兩個交易場所,一個是上海證券交易場所,一個深證證券交易場所。而滬市指的就是指上海證券交易場所。
上海證券交易場所只有主板,公司要在這板塊上市的話要求比較高。

而深市有創業板塊、中小板塊,這里的要求比主板低一點。如果沒有達到主板要求的公司一般就會在深市申請上市。
四、深成指數
深成指數是深市大盤股代表。前面我們也講了滬深兩市的區別,那這里大家就比較好理解了。深市指的就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而深城指數就是從深市中挑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強的500只股票。
之前是40只股票,后來為了更好地反映深市股票的走勢,所以就把樣本股擴充到500只。
上證50和深成指都是反映大盤的走勢,平常聽別人說的大盤,其實就是看這兩指數。
五、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代表的是港股大盤藍籌股的代表。
恒生指數是由恒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它是由50只股票構成的。反映的是香港股市的走勢,有點類似于上證50。
想投資港股,但是又沒有港股通或者港股賬戶的,就可以買恒生指數基金來代替。
不過,國內投資者想投資境外市場上市的指數基金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主要得通過QDII指數基金來投資。
我們下面要講的標準普爾500和納斯達克100指數都是通過通過QDII指數基金來投資。
可以把QDII指數基金想像成是代購。
六、標準普爾500指數
標準普爾500指數是美國股市代表。
從它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由標準普爾公司編制的,其成分股有500只,主要反映了美國股市的整體情況。有點類似于滬深300。
不過和滬深300不同的是滬深300是通過市值來挑選成分股,而標普500并不只是看市值,還看其他的。但它的成分股也必須是行業龍頭。
簡單理解就是,標普500有大公司,也有中型公司。涵蓋的行業范圍更廣。
七、納斯達克100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是美國高科技小盤股的代表。
納斯達克100指數挑選出來的是規模最大的100家大型企業。這100家企業包括了很多像蘋果、微軟等新興經濟體。
之所以叫納斯達克100指數是因為它的成分股是從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挑選出來的。
納斯達克是美國上市公司最多、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場所。
說起納斯達克100指數,腦袋里就可以想這里面有著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批信息技術類公司。
以上就是市場比較主流的指數,你看懂了嗎?雖然剛開始學習有點復雜,但是多看幾遍,多去查詢和分析,很快你也就弄懂了。
其實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就是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實踐一下。
比如你想了解滬深300 ,那就可以去查查滬深300的基金有哪些,它們的特點都是什么等等。這樣比光看理論會有意思很多,且更容易記住。
以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