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使千萬人參與的一場知識、技巧、意志的大較量,這就注定了股票投資決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當股市上升,賺錢效應體現,新股民大量涌入,個個豪情滿懷,以為炒股票無非“逢低吸納,逢高賣出”而已,豈知結果是三、五個回合下來卻套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
成功需要正確的方法。通過筆者對中外投資大師研究操盤經驗的研究,發現股市成功者必需擁有三大要素:
一、有效的股票選擇程序。
二、嚴格的風險控制方案。
三、鐵定的實戰操作紀律。
主力機構固然強大,但也并非不可戰勝。機構數以億計的資金進出股市不可能不濺起浪花,機構運做的股票不論怎樣千變萬化,最終總有一個大幅拉升的過程,這就在客觀上給普通投資者造成了獲取巨額利潤的機會。主力機構的獲利模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動用較多資金中長線控盤一只股票,借助重組、行業復蘇等題材,使股價連續上揚,漲幅在100%以上,待利好出臺,該股在新的市場定位上站穩,主力才考慮逐步派發。俗稱“長莊”。
二是動用較少資金借助短期利好,快速建倉、拉抬,一般達到30%-100%的漲幅,在普通投資者認為主力剛剛進場時,迅速出貨。俗稱“短莊”。
俗話說的好:“藝多不養家”,炒股也是一樣,事實證明只要有一種真正有效的方法就能獲得成功。可透過迷霧認清股市的本質,掌握專業操盤手的核心賺錢技術,從此告別套牢和虧損,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淺談交易之道——知道 悟道 得道
儒、道、佛所修行的最高境界共同點——得道。那么股市交易之道是什么?愚以為股市交易之道就是:具有大局觀大視野從市場的整體、全局、歷史、系統的角度去領悟和把握市場規律,并在實踐中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鉅的境界。
相同的市場以我觀之——主觀、分析、判斷、預測,以道觀之——客觀、順勢、規則、智慧。自古以來萬變不離其宗,道法自然,大道至簡。
知道、悟道、得道,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經歷程。
股市常被人妖魔化的金融博弈游戲,他讓眾多參與者著魔,令眾多參與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只有極少數者通過刻苦修煉歷經重重磨難終于參透其中奧妙玄機,從而得以修成正果。也就是完成所謂的知道、悟道、得道這三個鳳凰涅槃化蝶蛻變的歷程股市濃縮人生精華。股市贏家,一定是人生贏家,股市成敗,比拼的是品性。股市投資,每一張單都折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優劣。綜觀那些成功者,發現他們有許多共性:自信、果斷、耐心、自律、謙恭等,這些也正是其他行業成功人士所共有的優秀品質。
所謂知道就是對市場知識的學習認知階段,股市交易者越過初級階段之后,常常會在在各種理論和各種技術指標中沉迷徘徊,我們謂之“尋術”。
這時交易者技術招數似乎都懂,但功力卻總覺不夠。計劃了交易,卻無法交易自己的計劃。盤面行情的跳動牽制了交易者的情緒,失控的情緒支配了交易者的操作,股票價格瘋狂拉高時表現出貪婪,天價追高,股價狂瀉時表現出恐懼,地價殺跌;盤前“本我”與盤中“表我”交戰時,“本我”經常一敗涂地。
術在“知” 欲求所“知”,其一是學習名作名人名案,其二是總結自己交易的成敗得失,此乃必經之路,別無它途;
股票交易者只有在知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學習反復實踐,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之后,才有可能步入“悟道”境界,方能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找到感覺:面對期價風云詭譎,卻能做到心靜如水、進退有度、知行合一。“悟道”不是簡單的在知道基礎上的歸納和總結,而是歷經重重磨難鳳凰涅槃化蝶蛻變之后的心靈升華。
道在“悟” 欲求感“悟”,就要像炒股高手那樣在孤獨、寂寞、痛苦、癡狂中的冥冥苦思中獲取頓悟之獲,在無欲中靜心、專心地思索、探索、求索交易的真諦,猶如佛教的戒、定、慧。假以時日,必有收獲。
得道之人擁有大智慧。術業需專攻,大道在修為,股票與、文藝及其它行業的成功者一樣概無例外。只有在自己的頭腦里淀積足夠的專業知識與長期刻苦的專業訓練,才能積累豐富的交易成敗經驗,才會自然地形成“悟道”境界的職業潛意識本能行為,從而步入“自由自在”的自由殿堂并積聚足夠的自由財富。
股票交易的行家在“術精”,股票交易的名家在“道深”。眼光、境界的差異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炒股人生。在股市,有些人即使短期賺錢,志得意滿表象下其內心世界是虛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對未來是缺乏信心的,因為他缺乏正確的理念和策略,因而無法長期穩定的在市場盈利;而有些人即使階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標是明確的,說話是低調的,眼神是淡定的,內心是平靜的,對未來是胸有成竹的。他們將交易看做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不會錙銖必較一時的得失。
掌握股市的規律,透徹了解自己的品性,建立與完善適合自己的炒股交易系統和規則,有效地識別和確認目標的行情性質與價格位置,正確地貫徹交易系統的開平倉策略及風控規則,而后堅定不移地長期執行,這也許就是股票交易者尋“術”與修“道”的全部。
——四周法則
四周交易法則:當市場價格大于四周當中的最高價格時候則發出買入信號,可以買進。當市場價格小于四周當中的最低價格時候則發出賣出信號,可以賣出。當離買賣信號還有5%的空間時發出關注信號提示變盤。
四周法則,做法也是非常簡單,從第一個周K線開始,在走出四個周K線后,就會形成一個最高點和一個最低點,突破這四周最高點,便做多!突然這四周的低點便做空!可以看下圖:
這個方式很多交易者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不是沒有邏輯?或者有點扯淡?其實這個方式完全就是一個趨勢交易系統!因為它從一個高點到一個地點出發,就限定了一個震蕩區域!只要突破這個震蕩區域就形成了趨勢,從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點,只要抓到一波,就是幾百點的盈利!但是他的缺點就是止損相對較高!
所以我們可以在不改變其系統本質的情況下,縮減其交易周期,我們可以運用30分鐘K線圖去進行四周法則,這樣止盈大,止損小,可以讓更多交易者適應,從而達到在交易市場中生存下來!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神奇的“三趨勢交易系統”:趨勢線 + 攻擊線 + 防守線!
三線趨勢交易系統是一套應對策略而非預測工具。只是教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面前怎樣應對隨機和無序的價格波動所制定的一套動態跟蹤趨勢的交易策略,它告訴你如何進攻,如何防守,如何進場,如何出場,如何持倉,如何止損,如何止盈。
真正實用的交易技術是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容易執行,越簡單越能經得起市場考驗。不搞云里霧里,只需要三條線,就可以助你征戰沙場,行走四方。
三線趨勢交易系統:
是由三條線精確把握趨勢的脈搏并揭示精準而又完整的買賣點:
趨勢線 + 攻擊線 + 防守線 = 三線趨勢交易系統
1、趨勢線定方向:行情上漲時以最近的兩個低點連線為上漲趨勢線,行情下跌時以最近的兩個高點連線為下跌趨勢線。行情總是在上漲與下跌之間演變,這就是價格的波動。當價格穿越趨勢線時為趨勢拐點也稱轉勢,轉勢之后價格如果突破防守線時即為出場點,所以趨勢線也是持倉線。上漲趨勢中轉勢后價格不可以再創新高為有效轉勢,下跌趨勢中轉勢后價格不可以再創新低為有效轉勢。轉勢后,價格最好不再破趨勢線,否則必須重新尋找轉勢點,重新畫趨勢線。畫線原則要注意:趨勢總是在多空之間轉變,當一個趨勢走完了,出現拐點后必須重新畫另一個趨勢線,之前的線要全部去掉。
2、攻擊線為進場點:以價格突破趨勢線有效轉勢后形成的第一個階段高點設置一條水平線即為攻擊線,當價格再次穿越攻擊線時,此即為進場點。注意:價格沒有突破攻擊線之前絕不可以提前進場。
3、防守線為出場點:以每一段行情的高點或者低點設置一條水平線即為防守線,隨著行情的發展不斷形成高點或低點時,防守線亦同時跟隨到下一個高點或者低點。防守線就是止損止盈點,當價格穿越該防守線時,此即為出場點。價格不突破防守線時堅定持有讓利潤奔跑。
4、輔助指標:結合MA、MACD和成交量等其它指標效果更佳,成功率更高。
附圖說明:
下跌轉勢后做多交易圖,黃線為趨勢線,藍線為攻擊線,紅線為防守線。
上漲轉勢后做空交易圖,黃線為趨勢線,藍線為攻擊線,紅線為防守線。
關于進場點:
另外如果有均線多頭排列來配合那是再好不過。
防守線當然是按低點畫,在每一個底部的最低點作為止損點,只要不跌破這個低點,就可以放心持倉不動。
三線趨勢交易法則是客觀的,不會也不可能提前判斷后期會有多大的漲幅或者爆發力,我只是根據三線法則符合進場點就買了,不管會不會成功,如果失敗了就止損出局,反正進場前已經先明確了出場點。
關于畫線:
按最相鄰的兩個點的連線畫,還有趨勢線的前一個低點必須是近期的最低點。
畫線要注意幾個重點:一個是轉勢之后不可以再創新低,否則必須重新畫線,重新尋找轉勢點。
當上漲行情中出現新的低點,那用這個低點和上個低點重新確立趨勢線。
三線交易法則的核心價值:
三線趨勢交易法則的最核心價值就是動態跟蹤趨勢,隨著趨勢的變化而變化,力求以變應變。突破買入后,不破趨勢線就耐心持籌,就怕把這理解成短線頻繁交易方法。
三線交易法則是避免震蕩行情的,在波動比較厲害的時候三線一定是出場觀望,所以不會長期持籌。三線的長期持籌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一路保持良好的上升趨勢,并且不破防守點為準。
三線趨勢交易法則是屬于趨勢跟蹤方法的一種,大家都知道趨勢交易的方法都死在震蕩盤整上,三線趨勢交易法則也無法幸免。
我們只做符合三線趨勢交易法則的形態,只做我們能把握的行情。
三線交易法則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轉勢,但轉勢點出現不一定就表示會轉勢成功,所以還要等突破轉勢后的階段高點,也就是攻擊點出現才最佳進場點。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理財攻略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在巴菲特的投資名言中,最著名的無疑是這一條:“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是在市場最亢奮、投資人最貪婪的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激流勇退。1968年5月,當美國股市一片狂熱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了,他由此賣出了幾乎所有的股票并解散了公司。結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巴菲特的穩健投資,絕不干“沒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巴菲特逃避過一次次股災,也使得機會來臨時資本迅速增值。但很多投資者卻在不清楚風險或自已沒有足夠的風險控制能力下貿然投資,又或者由于過于貪婪的緣故而失去了風險控制意識。麥塔軟件認為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應把風險因素放在第一位,并考慮一旦出現風險時我們的承受能力有多強,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巴菲特理財攻略二:作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
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是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巴菲特從不追逐市場的短期利益,不因為一個企業的股票在短期內會大漲就去跟進,他會竭力避免被市場高估價值的企業。一旦決定投資,他基本上會長期持有。所以,即使他錯過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熱潮,但他也避免了網絡泡沫破裂給無數投資者帶來的巨額損失。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者必須在設想他一生中的決策卡片僅能打20個孔的前提下行動。每當他作出一個新的投資決策時,他一生中能做的決策就少了一個。”在一個相對短的時期內,巴菲特也許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沒有誰能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比市場平均表現好。在巴菲特的贏利記錄中可發現,他的資產總是呈現平穩增長而甚少出現暴漲的情況。1968年巴菲特創下了58.9%年收益聦嵞最高紀錄,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感到極為不安而解散公司隱退了。
巴菲特理財攻略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
究競應把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內還是分散放在多個籃子內,這種爭論從來就沒停止過也不會停止。這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集中看管一個籃子總比看管多個籃子要容易,成本更低。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看管住唯一的一個籃子。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在作出投資決策前,他總是花上數個月、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考慮投資的合理性,他會長時間地翻看和跟蹤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有關資料。對于一些復雜的難以弄明白的公司他總是避而遠之。只有在透徹了解所有細節后巴菲特才作出投資決定。
麥塔認為:成功的因素關鍵在于在投資前必須有詳細周密的分析。對比之下,很多投資者喜歡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或只是憑感覺進行投資,完全沒有進行獨立的分析,沒有贏利的可靠依據,這樣投資難免不會招致失敗。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