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凌晨3:30,這個本該是大家歡慶迎接雙節的日子,期貨界的大佬付曉軍選擇了從上交所邊上香謝麗的31樓高樓一躍而下,一如當時《遙遠的救世主》里的最后一幕,一位入行20多年的期貨大佬以此來結束交易生涯,同樣的場景,也在《做手回憶錄》中重現。
此處留給~~緬懷,敬前輩。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多么慘烈的交易記錄才難以重頭再來?不妨追溯付總雙節前的僅僅一周的交易記錄。9月13號客戶權益差不多是1.01億,到了9月26號,只剩3000多萬,再加上中間入金的4000多萬,差不多10天虧出去了1.1個億。
這也是網上流傳最久的1.1億之痛。瞬間中國炒股的股民都覺得以前的虧損都不叫虧損,在期貨面前全是小兒科了。
但終歸還是杠桿之痛,期貨交易的10倍桿桿并不是要求所有入行者都要上滿杠桿,前些日子和一位高頻交易專家談智能交易,可以說期貨交易才是當前金融交易的鼻祖,但是機器死守住的是1倍杠桿,換句話說,也就是你入金1萬,給了10萬的配資,用滿杠桿一個10%本金就爆倉。上述圖表講的也是這樣的真實案例,在觸手可用的金錢與看似誘惑無常的行情面前,考驗的全是人性,而資金杠桿,則是人性的最后一道關卡,突破了,也就開啟了無間。
筆者遭遇過海外券商的強平,日間交易4倍杠桿,隔夜1倍杠桿。4倍杠桿的原油交易持倉過夜絕對是睡不著的,僅是日間看著盤口的美金跳躍已經足以坐立難安,虧一次除非再用杠桿,否則難以撈本。賺一次刀口舔血,心有余悸。總之,道行不夠,還是作罷。
后來有幸想起《期貨大作手風云錄》里劉強開頭小說的一段話:"酒過三巡,班主任劉老師動情的說起了臨別留言:同學們,今天你們畢業了,我要跟你們說三句實話,你們一定要記住了,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第一句,期貨這玩意兒就不要用自己的錢去做!第二句,股票這玩意兒就不要做短線!第三句,記住我說的前兩句!
巴菲特曾經寫過很多次選股圣經與價值選股的雞湯,但得其精髓者寥寥,卻有一句圣經給各交易員學之受用,“遠離杠桿融資,沒有人會因為不借錢而破產。”任何一個交易者都可以信手拈來。后來筆者學以致用,發現仍難抵御杠桿誘惑的時候,就從巴老的書中又翻了一段話,如果非要用杠桿,別超過本金的30%,而借款利率,永遠不要超過6%,否則你沒什么本事能保證每年15%以上的正收益。
生命是場修行,不是金錢的修羅場。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