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
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今天就先從小孩子身上的一個實驗談起,講講價值投資者很重要的一項品質。
?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這么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一些4歲小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可以吃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則能吃兩顆。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糖吃掉了。
?
另一些孩子卻能等待對他們來說是無盡期的20分鐘,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們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有的甚至睡著了,他們終于吃到了兩顆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將經受考驗。這個實驗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遲滿足的能力,所謂的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這是一個很通俗的解釋。
?
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后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在后來的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
?
任何一個交易者,都會覺得自己是價值投資,有的人覺得五分鐘后股票會上漲,現在買進;有的人考慮企業未來現金流折現,覺得五年后股價會上漲,現在也買進;還有的人覺得無論股價漲跌,分紅再投入可以擁有更多股份,同樣現在買進。
?
沒有人在買入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虧錢,沒人覺得自己是傻子,價值投資是結果,目的是什么,賺錢唄,因此每個買入的交易者都覺得自己在價值投資,都覺得自己會賺錢。只不過,覺得五分鐘后股票會上漲的大部分長期都沒有賺錢,這一點很多這樣的交易者其實自己都清楚。
?
雪球上大部分朋友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也都聽爛了一個道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一部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生意,只有長期持有享受公司發展的成果,才最可能賺錢。
?
巴菲特他老人家的理論聰明人一個小時可能就明白,一般人一兩天也能明白,哪怕很笨的人一兩年實踐下來也會懂個大概,那為什么很多人就是喜歡今天買入明天就想賺錢呢,為什么那么多投資者實踐了很多年追漲殺跌后賺不到錢依然改變不了自己呢,是不是因為選擇價值投資的人比其他人智商高呢,怕不是,投資比的不是智商,巴菲特也說過想投資成功不需要太高的智商。
?
今天想說的是,價值投資不是方法論,有時候也許是一種價值觀,世界觀,但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實現價值投資的因素可能很簡單。核心一點是其是否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價值投資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就像那些四歲的小孩子都知道20分鐘的等待可以多得到一塊糖一樣,但是知易行難,很多人哪怕知道價值投資需要耐心,依然做不到,其實就是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尤其是面對股市這個每天都在波動,每天都有暴富機會的市場,對投資者的誘惑遠高于四歲孩子面前的那塊糖。
?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很推崇延遲滿足,張一鳴這樣描述自己的成功之道:我的成功秘訣就是延遲滿足感,而且最大的延遲滿足,是思維上的。他也說過,以大多數人的滿足感延遲程度之低根本輪不上拼天賦。
?
所以,看一個人能否走上價值投資之路,就像標題說的,也許七歲就已經注定,一個人的智商,學歷,能力圈等,并不起決定作用,而面對每天的波動、“機會”產生的誘惑時,能否實現延遲滿足、知行合一、不忘初心將是決定因素。
?
如果你自認是一名價值投資者,想幫助身邊頻繁交易的朋友,與其費盡苦心傳授價值投資之道,不如讓其懂得延遲滿足感的重要,鍛煉其延遲滿足的能力,或許還有些幫助。投資的門檻之底,就說明投資不需要豐富的知識,本金,智慧,需要的是一個人擁有堅定意志的延遲滿足能力。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