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棉公司)是經營風險管理一個國家儲備棉的政策性中央對于企業,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進行監督工作管理專業委員會可以直接相關監管。受國務院委托,中儲棉公司具體負責國家儲備棉的經營管理。對于一些對棉花期貨了解的投資者朋友們,一定都聽說過中儲糧棉花期貨事件,那么這個事件到底是怎么樣呢?
中儲糧棉花期貨事件簡述
炒棉熱
2003年8月開始,國內研究棉花生產價格一路走高,以致中國國內對于棉花目標市場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企業出現一股“炒棉熱”。
中儲棉囤積10多萬噸棉
2003年10月,中儲棉突然一個決定中國進口15萬噸棉花以及隨后通過幾個月又陸續進行進口了10多萬噸。

中儲棉被套
2004年3月份開始,國內研究棉花價格已經開始發展逐漸走低,國內不少學生參與炒作棉花的貿易影響企業文化相繼被套牢,被寄予調控經濟市場厚望的中儲棉也不幸被套。
最保守的估計是,中儲棉此次進口20萬噸以上棉花的成本應在1.6萬元/噸以上,不包括可觀的財務費用。為了能夠擺脫困境,當時中儲棉曾找到自己有關管理部門,希望可以將它進口的這批棉花按照成本價予以收購,作為一個國家儲備棉。然而,有關部門一直不同意。理由是中儲棉進口這批棉花時,并不是儲備棉,而是企業為了實現贏利,所以公司虧損后,不能由國家發展買單。
11月初,中國棉花儲備宣布價格將不高于11500元/噸國家儲備棉花。即使按此價格方面進行分析測算,它的真正企業虧損額也應接近10億元。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中儲糧棉花期貨事件簡述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投資者朋友。期貨怎么玩?期貨行情去哪看?關注??官網(www.bjhqmc.com)、下載??APP,期貨世界盡在掌握中!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