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綜述】
1月31日,周一ICE收跌,隔夜鄭棉高開橫盤,今日早盤在多頭買盤推動下走高并收復前一日跌幅,隨后區間震蕩,日線形成高開陽線。日內成交量放大,持倉量增加。最終收漲0.63%于15100元/噸,上漲95元/噸。國內春節假期過后,紡織企業陸續開工,需求預期能否兌現還需等待下游后續表現以驗證。
【二、宏觀、行業要聞】
(一)宏觀:
1、據報道,本周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無懸念,關鍵是評估加息的滯后效應及對經濟的影響,火熱就業恐再度加劇通脹擔憂。
2、市場預期本周三OPEC+重要顧問會議可能建議繼續按兵不動。克里姆林宮稱,普京和沙特王儲周一通電話,討論了OPEC+成員國之間合作的問題。
3、中國1月制造業PMI為50.1,預期為50,前值為47。
4、IMF上調2023年全球GDP增長預測至2.9%,IMF將2023年全球GDP增長預測從10月預估的2.7%上調至2.9%。由于貨幣政策收緊力度加大,將2024年全球GDP增長預測從10月時預測的3.2%下調至3.1%。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加息減緩了需求,2023年和2024年的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8%分別下降到6.6%和4.3%。
(二)行業:
1、新棉加工:截止1月30日2022/2023年度新疆棉累計加工498.68萬噸,較上一日增加2.37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9.91萬噸,同比減幅3.8%。
2、2022/23年度(2022.9-2022.12)我國累計進口同比增加54.1%,據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據海關統計數據,2022年12月我國棉花進口量17萬噸,環比(18萬噸)減少1萬噸,減幅在5.6%;同比(14萬噸)增加3萬噸,增幅在24.9%。2022年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94萬噸,同比減少9.8%。2022/23年度(2022.9-2022.12)累計進口棉花57萬噸,同比增加54.1%。
3、2022年我國累計進口同比減幅44.50%,據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據海關統計數據,2022年12月我國棉紗進口量8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減幅為45.60%,環比持平。2022年1-12月累計進口棉紗118萬噸,同比減幅44.50%。
4、棉花公檢:截至1月30日2022年度全國棉花累計公檢465.5萬噸,較前一日增加2.87萬噸,其中新疆檢驗量20345005包,共458.81萬噸,較前一日增加2.86萬噸;內地檢驗量為299120包,共6.69萬噸。
【三、分析及觀點】
宏觀及基本面分析:
外圍宏觀方面,農產品市場依舊對全球加息潮引發經濟衰退存有憂慮,目前世界銀行在新年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至1.7%,接近30年來的最低增幅。美國經濟數據表現雖然仍有韌性,但是疲弱的態勢依存,局部時間的經濟衰退或難免。歐洲央行官員繼續強調加息應對通脹的必要性,繼續大幅加息可能性大,國內棉價后市或將從紡服內需中受益。因指數基金進行展期交易,同時市場參與者關注美聯儲本周召開政策會議,隔夜ICE棉花期貨下跌超2%,超一周低點。
供應端,目前國內疆棉加工仍在繼續,疆棉公檢的速度有所加快,棉企累計加工量同比減幅持續收斂,下游消費回暖,棉企入庫積極性增加,但是軋花廠庫存壓力仍然很大,市場供應壓力仍存。
需求端,目前隨著春節假期結束,下游紡企陸續開工,但開機率不高,而且在機訂單仍以小、短單為主,后續因紡紗利潤較好,紡企原料及成品庫存均處于低位,節后補庫行情或進一步推動價格走強。
庫存方面,商業庫存陸續增加制約棉價,紡企成品庫存仍然偏高。
替代品方面,棉花與替代品滌短、粘短價差近期維持震蕩態勢,滌短價差仍處在稍高位置,存在替代效應。
終端消費方面,較高的服裝庫存、疆棉禁令以及部分出口產能轉移東南亞都使得市場對后期增速保持懷疑。
總的來看,鄭棉仍處于上升通道中,整體維持震蕩偏強態勢。
觀點:預計短期鄭棉維持震蕩偏強走勢,目前棉價處于高位,對于成本較低的棉企來說,可在15500-16000區間進行套保以鎖定企業利潤。短期關注下游訂單情況及疆棉加工和公檢情況;中長期預計受全球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及消費轉弱壓制而重心下移。
關注:宏觀經濟政策、疆內棉花發運、下游訂單拓展情況。
【四、基本面數據圖】
來源:曲合期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