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通貨緊縮的主要措施
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通貨緊縮,物價就會持續下跌,這樣就會造成對市場預期看淡,從而讓整個市場經營更加困難,而且民間投資也不愿大幅增加,所以就可能會導致經濟大面積衰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國家就必須制定一系列應對通貨緊縮的措施,通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應急措施:實施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
具體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實施。
(1)要阻止商品供求失衡狀態的進一步擴大。為此,國家要擴大財政支出,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增加國家預算和增加國債發行來擴大投資,通過投資擴大來增加對投資品的購買,從而可以達到刺激國內需求,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維持居民收入,穩定居民消費傾向,剌激民間投資需求的增長。
進行投資的時候,應該將自己的投資重點放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能源運輸、水利建設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都比較落后,可以適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重復建設。同時,將投資的主要方向放在中西部地區,之所以這樣做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國的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逐漸加劇,造成了基礎和加工工業的失衡,從而產生貧困、收入分配不公等問題,給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可持續發展及區域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等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必須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二是國家實行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因為西部發展滯后,所以還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西部地區具備豐富的資源和市場,這些都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資者,而通過政府技資,既能促進西部區域的開發,同時也能帶動一些在東部猶豫不決的投資者來西部進行投資,以帶動民間投資的高漲。
(2)加快稅費改革,規范企業稅負,讓企業的稅務負擔減輕,加大退稅的力度,促進出口。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和慣例的企業稅收制度,這樣做不僅對政府職能的行使和體制內企業的業績評價有利,同時也有利于建立不同所有者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
(3)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具體而言可以這樣做:應該穩定當前存款貸款的水平,繼續利用目前的低利息率促進居民進行消費,剌激投資,減輕企業的負擔;同時也要加快國有銀行轉向商業化的改革,從而讓商業銀行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擺脫行政對銀行經營的干預,這樣可以真正實現銀行投資資金與效率的掛鉤;還需要注意的是要積極支持非國有機構探索為中小企業進行服務的新途徑。放寬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增強金融機構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及時調整金融監管的方針,讓防范金融風險和加大對中小企業放款的制度相結合,以解決銀行的借貸問題。
2.根本措施:加快制度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培植經濟新增長點
要真正讓經濟走出低谷,出現回升和復蘇,在實現了“軟著陸”之后出現新一輪的“起飛”,那就必須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問題——推行制度創新,產業結構調整,消除投資、需求和供給這三方面的矛盾,擴大有效需求。具體可以做如下工作。
(1)宏觀層次的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在進行國有經濟的布局戰略調整時,應該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從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功能出發,給國有經濟做出一個正確的定位,讓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出自己巨大的作用,只有對國有經濟的布局進行了戰略性調整,才能讓國有經濟從根本上走出困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有效地運行。
為此,應將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的方向實現分離和互補,讓國有經濟只在關系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占支配地位。國有經濟所涉及的方面主要有國家安全領域、壟斷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服務的行業,在這些領域中國有經濟應該發揮出主導作用。要讓國有經濟從營利性、競爭性部門中撤離出來,從而減少政府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引導民間投資進入這些領域。

(2)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改革企業的產權,把國有企業抽象的產權經過改革后具體化為明確的出資人,可以把除少數公共產品屬性的國有制企業外的其他國有制企業的產權轉化為集體所有或私有產權。該方法可以將企業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從而將企業利益與所有者利益掛鉤,以個人財富、任職的薪酬、股份期權擔保,與所有者分離一定比例的資產剩余索取權。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增強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效用目標的一致性,讓企業成為真正追求所有者財富和價值最大化的經濟組織,從而讓企業真正實現生產、投資的市場化,消除政府行政行為對生產經營的過度干預。
(3)產業結構調整。因為存在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所以企業無法以市場為導向,這樣就不能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也會讓企業在市場中逐漸失去競爭力,同時還會產生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要運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從產量和生產能力兩方面減少過剩供給,使當前的供過于求的失衡狀況逐漸得到緩解。
為此,可以對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生產能力過低的非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行大力調整,以便縮小無效供給,達到供求平衡,為緩解通貨緊縮奠定基礎。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的質量和競爭力,并擴大第三產業的規模、提高第三產業的質量,推動產業結構重組。
還有,要從技術方面人手,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培植新的主導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進行了結構改造之后,就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創新能力和效率的提升這些方面來改變我國重工業、加工制造業目前所面臨的產能嚴重過剩問題、高新技術和信息產業基礎薄弱的現狀,這對改變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可以讓經濟成為新結構狀態下擴大增長的源泉。通過創新來培植新的主導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就能產生出很多新的投資機會,于是生產規模和就業規模也會隨之擴大,這樣便會逐漸地出現經濟回升,從而保持經濟持續有效地增長。
站在市場角度來看,現在市場上很多供過于求的消費品幾乎都是老產品,這些產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使用價值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了,所以就無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而通過提高技術后,產品適銷對路,滿足了消費者的有效需求,于是必然會讓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出現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就促進了需求的擴張,讓經濟重現了活力,并轉入回升和復蘇的狀態。
3.長期措施: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要促進消費的發展,就要先提高居民的收入,收入增加了才有消費的資本。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讓各個社會階層的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斷縮小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讓西部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變該地區居民普遍存在的消費不足的現狀,讓全社會的平均消費傾向得到整體提高,于是就真正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費水平。
另外,應該強化對高收入階層的稅收管理制度,同時應該盡早頒布遺產稅的征稅方案,將增加的稅收通過轉移支付手段補貼給低收入的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讓他們的消費能力有所增強;完善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在內等社會保障體系;還應該擴大消費信貸,剌激消費需求;要以市場為導向組織農產品的生產,讓農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加快城鎮化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并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和開拓廣大的農村市場。對于鄉鎮企業進行大力支持,促進它們進行制度創新,提高經營水平,大力推進小城鎮的建設,促進農村、農業、加工業、商業、運輸業、服務業等行業共同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
新外匯編輯:http://www.xinwaihui.com/
來源:外匯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