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將和你談談經濟學中——M2減去M1的剪刀差。
如果不想看正文,可以看視頻:貨幣剪刀
M1,俗稱狹義貨幣,指流通中的貨幣加上“單位活期存款”。正如單位活期存款可以像現金一樣開支票,而個人活期存款不能開支票一樣,單位活期存款也是流通中的現金。
M1能夠反映經濟中的實際購買力,代表居民和企業年末資金緊張程度的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其流動性僅次于M0。
M2被稱為廣義貨幣。M2是M1加“居民儲蓄存款”加“單位定期存款”加“單位其他存款”加“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M2和M1的區別主要是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這部分錢代表了潛在的購買力,所以被稱為“潛在貨幣”。M2的流動性較弱,但它能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
貨幣供應量通常指M2。我們的貨幣供給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外匯,一個是銀行信貸。貨幣供應量增長越快,M2的增長率就越大。M2除了M1以外的準貨幣更多的是定期存款,實際上是一種資產形式。
分析M1和M2的增長率不是簡單的數學比較。信貸會產生存款,最終導致M1和M2總量的增加。
我們討論剪刀差,觀察趨勢。比較M2和M1的增長率,M2增長率和M1增長率的剪刀差越大,貨幣存款的需求傾向越低,定期存款的比例越高,經濟活力越低。
M2和M1增長率之間的剪刀差可以作為判斷資本活躍程度的觀察變量,尤其是在企業層面。
簡單的理解,M2和M1的剪刀差越大,意味著“死錢”越多。
以5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為例。5月末,廣義貨幣余額227.55萬億元,同比增長8.3%;狹義貨幣余額6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1%。剪刀差為2.2,與4月份的1.9相比呈擴大趨勢,但沒有那么明顯。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做剪刀差,這個工具我們用在哪,用了多久?
看我回答的問題前,煩請您先找出一把剪子,然后把它打開,再順著兩個剪子尖兒的方向想象著向前延伸下去。您說:這兩條延伸線的距離是越來越小呢還是越來越大???
剪子,本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用具。但是,用在“剪刀差”三字上,它就應該屬于經濟領域的范疇了!那么,什么又是“剪刀差”呢?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經常會在報紙上或廣播中聽到一個詞兒,叫做“縮小剪刀差”,這,又是啥意思呢?
“剪刀差”,乃經濟學名詞。一般是指工業品的價格不斷高于農產品的價格而形成的比價差額。在統計圖表上按時間序列呈現為剪刀張開的形狀。
好啦,現在我用大白話給您解釋一下:在當時,農民的糧食價格低,而工人生產的的產品價格卻比較高。比如當年的白面是0.185元一斤,大米最便宜的是0.151元一斤。糧店供應的米、面都這個價格,那么收農民的稻谷、小麥的價格還能高到哪兒去呢?(據說玉米的收購價是8分,其它的1毛。)因此,農民上一天工的工錢、低的地方才合一毛多錢。他就算一年到頭天天都干活掙工分,一年中掙的也不過幾十錢而已。那么城里的工人呢?二級工所占的比例最大,工資也基本上是最低的,但每月的工資還是在四十塊錢上下,同工分低的農民相比,豈不是一個月就掙了農民一年掙的錢!如果都是買一輛一百多元的自行車,城里人需要攢一年錢的話,那么農民是不是要攢上個十年八年的呢?再一個,農民除了吃飯,也還是需要購買一些個生活用品和生產用具的,那么,用微薄的勞動收入去購買高價位的生產生活必需品,是不是對農民來說有些不太合理呢?
故而,用低價賣糧換回的錢,去買高價的工業產品,久而久之的,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了呢?這種情況就叫做“剪刀差”現象。因此,當年所說的降低“剪刀差”,就是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當然,除了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概念,“剪刀差”理論還可以應用到其它諸多方面。
至于說剪刀這把用具用在哪兒?除了家庭用它裁剪之外,再一個用它的人就是過去修理鋼籠鍋的了。他們補鍋或者換鍋底時,會用特制的大剪子來剪鐵皮。要說剪刀用了多久?對不起,這,我也就不知道了!
這篇文章將和你談談經濟學中——M2減去M1的剪刀差。
如果不想看正文,可以看視頻:貨幣剪刀
M1,俗稱狹義貨幣,指流通中的貨幣加上“單位活期存款”。正如單位活期存款可以像現金一樣開支票,而個人活期存款不能開支票一樣,單位活期存款也是流通中的現金。
M1能夠反映經濟中的實際購買力,代表居民和企業年末資金緊張程度的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其流動性僅次于M0。
M2被稱為廣義貨幣。M2是M1加“居民儲蓄存款”加“單位定期存款”加“單位其他存款”加“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M2和M1的區別主要是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這部分錢代表了潛在的購買力,所以被稱為“潛在貨幣”。M2的流動性較弱,但它能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
貨幣供應量通常指M2。我們的貨幣供給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外匯,一個是銀行信貸。貨幣供應量增長越快,M2的增長率就越大。M2除了M1以外的準貨幣更多的是定期存款,實際上是一種資產形式。
分析M1和M2的增長率不是簡單的數學比較。信貸會產生存款,最終導致M1和M2總量的增加。
我們討論剪刀差,觀察趨勢。比較M2和M1的增長率,M2增長率和M1增長率的剪刀差越大,貨幣存款的需求傾向越低,定期存款的比例越高,經濟活力越低。
M2和M1增長率之間的剪刀差可以作為判斷資本活躍程度的觀察變量,尤其是在企業層面。
簡單的理解,M2和M1的剪刀差越大,意味著“死錢”越多。
以5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為例。5月末,廣義貨幣余額227.55萬億元,同比增長8.3%;狹義貨幣余額6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1%。剪刀差為2.2,與4月份的1.9相比呈擴大趨勢,但沒有那么明顯。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做剪刀差,這個工具我們用在哪,用了多久?
看我回答的問題前,煩請您先找出一把剪子,然后把它打開,再順著兩個剪子尖兒的方向想象著向前延伸下去。您說:這兩條延伸線的距離是越來越小呢還是越來越大???
剪子,本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用具。但是,用在“剪刀差”三字上,它就應該屬于經濟領域的范疇了!那么,什么又是“剪刀差”呢?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經常會在報紙上或廣播中聽到一個詞兒,叫做“縮小剪刀差”,這,又是啥意思呢?
“剪刀差”,乃經濟學名詞。一般是指工業品的價格不斷高于農產品的價格而形成的比價差額。在統計圖表上按時間序列呈現為剪刀張開的形狀。
好啦,現在我用大白話給您解釋一下:在當時,農民的糧食價格低,而工人生產的的產品價格卻比較高。比如當年的白面是0.185元一斤,大米最便宜的是0.151元一斤。糧店供應的米、面都這個價格,那么收農民的稻谷、小麥的價格還能高到哪兒去呢?(據說玉米的收購價是8分,其它的1毛。)因此,農民上一天工的工錢、低的地方才合一毛多錢。他就算一年到頭天天都干活掙工分,一年中掙的也不過幾十錢而已。那么城里的工人呢?二級工所占的比例最大,工資也基本上是最低的,但每月的工資還是在四十塊錢上下,同工分低的農民相比,豈不是一個月就掙了農民一年掙的錢!如果都是買一輛一百多元的自行車,城里人需要攢一年錢的話,那么農民是不是要攢上個十年八年的呢?再一個,農民除了吃飯,也還是需要購買一些個生活用品和生產用具的,那么,用微薄的勞動收入去購買高價位的生產生活必需品,是不是對農民來說有些不太合理呢?
故而,用低價賣糧換回的錢,去買高價的工業產品,久而久之的,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了呢?這種情況就叫做“剪刀差”現象。因此,當年所說的降低“剪刀差”,就是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當然,除了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概念,“剪刀差”理論還可以應用到其它諸多方面。
至于說剪刀這把用具用在哪兒?除了家庭用它裁剪之外,再一個用它的人就是過去修理鋼籠鍋的了。他們補鍋或者換鍋底時,會用特制的大剪子來剪鐵皮。要說剪刀用了多久?對不起,這,我也就不知道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