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談及上市公司結構與估值問題時表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此外,他結合黨的二十大提及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更好發揮,是重要的現實問題。在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易會滿表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在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后,大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公眾公司意識明顯增強。在上市公司結構與估值方面,提及我國資本市場具有明顯新興加轉軌特征,上市公司結構體現與經濟體制演進變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適應的趨勢。目前國有上市公司和上市國有金融企業市值占比將近一半,體現了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地位;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占比超過三分之二,近幾年新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到八成以上;外商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約4%。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覆蓋全部行業大類、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上市公司結構,既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大特征,也是一大優勢。投資者結構方面,各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差異較大,但機構化是大趨勢。我國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下降至60%,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超過2億,其作為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是市場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支撐力量。在繼續發展壯大機構投資力量的同時,也要重視對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A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目前A股估值在全球市場中仍處歷史偏低水平。截至11月22日,滬深300指數PE為10.99,上證50指數PE為9.07,中證500指數PE為23.33,中證1000指數PE為4.95,恒生指數PE為4.95。除中證500指數外均處于偏低水平。國內市場潛力較大,相對處于成熟初期,改革與挖掘空間較大,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完善有助于支撐A股中長期中樞。同時,房住不炒,居民資產配置逐漸轉向股市,為市場帶來支撐。此外,風險溢價處于歷史偏高水平,預示指數位于偏低位置。

A股估值結構也存在改善空間。一方面,A股估值不均衡,銀行及國有企業估值偏低;另一方面,在產業鏈升級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市場估值邏輯將發生變化。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A股個人投資者占比更高。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尤以基金、養老金與社保的長線資金為主,而A股的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從成交量角度來看,我國機構投資者只占兩成;從持有市值角度來看,機構投資者占48%,這使得A股波動性更強。
未來,隨著國內產業鏈的升級轉型以及注冊制的開啟,A股上市公司數量將快速增加,伴隨新產業上市公司的加入,A股構成將發生改變。與此同時,房地產吸引力不再,居民個人理財需求提升,資金通過機構途徑流入A股的數量將持續增加,A股的波動性與投機性將持續降低。(作者單位:興證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