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股指觸底回升,包括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均在11月初形成階段性底部,隨后持續振蕩反彈。雖然12月中上旬出現一輪調整,但總體上行趨勢不變。預計春節前股指期現貨仍強勢,可維持樂觀態度,而節后需要關注波動放大和沖高回落風險。
最近一輪市場反彈有以下幾點影響因素: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這是2022年11月初市場形成階段性底部的重要政策背景。北京時間11月3日結束的美聯儲會議暗示加息步伐將放慢,貨幣政策從加速緊縮轉向慢速緊縮落地,極大提振市場信心。美股主要指數、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人民幣匯率自此均形成階段性底部,美元指數則確認頂部,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開始轉向。國內股市自此開始的階段性上行也基于該背景。二是國內防疫政策明確優化。2022年11月初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二十條措施調整優化疫情防控,之后國內相繼放開疫情管控政策,2022年年初以來國內經濟和股市信心的主要約束解除,為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注入活力。雖然2022年12月短期新增病例增加的謹慎情緒下股指出現一輪調整,但反彈趨勢不變。三是國內流動性維持寬松。2022年四季度以來央行采取包括降準在內的舉措支持經濟。監管宣布“地產16條”,之后允許各城市根據自身房價變動情況,在房價連續3個月下跌后放松和暫時取消房貸利率。這成為助力2022年12月下旬至2023年1月指數回升的重要因素。
在一系列政策之下,經濟基本面自2022年12月中旬疫情峰值過后開始加速改善。令股指市場投資者謹慎觀望的“弱現實”扭轉后,“強預期”得以兌現并進一步強化。此外,在此輪上漲過程中,尤其是2023年以來的交易中,外資流入明顯,如陸股通北上資金年初10個交易日累計流入近800億元,接近此前兩個月的總和。這表明海外投資者對我國市場的信心也顯著增強。
股指期貨市場基本反映類似邏輯。近期,主要品種成交量均跟隨現貨市場下行,但IH和IC合約總持倉量基本穩定,IF、IM合約總持倉量則明顯增加。升貼水方面,2022年11月以來,股指期貨四個品種遠端升貼水維持上升趨勢,IF和IH隔季合約開始升水,IC和IM隔季合約貼水收窄。春節前一周,近月合約甚至出現明顯正套空間。升貼水走勢背后的影響因素包括季節性上升、無風險收益率階段性回升、市場情緒好轉等。其中,市場情緒好轉對應股票市場以及資金面表現。目前遠端年化升貼水率已經進入季節性高位,未來方向將轉為向下,即升水收窄或貼水擴大。
此外,由于經濟復蘇預期強化,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表現強于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IF、IH表現也相應強于IC、IM,品種比價持續上升。

截至目前,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已經上漲至近6個月和近5個月的高點附近,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也接近振蕩區間上沿。宏觀經濟高頻數據持續好轉,表明基本面修復尚未結束,同時政策效果有望繼續釋放。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情緒好轉直接推動指數上漲,預計1月以來的上行趨勢尚未結束,春節前可維持樂觀態度。不過,節后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其一,春節假期海外將公布多個重要經濟數據,包括美國1月PMI、2022年四季度GDP等,外盤波動可能放大。其二,節后首周還將公布中國1月PMI、美聯儲議息會議等重磅消息。其三,市場對春節前后國內人員流動造成新一輪疫情小高峰存在擔憂,謹慎觀望態度尚未徹底消除。因此,節后開盤國內可能面臨波動性放大的風險,需要警惕市場沖高回落。
另外,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國內經濟持續修復,流動性也將維持寬松,基本面對市場仍是潛在利好。預計年內股指期貨運行中樞上移,消費、地產回升程度決定市場上行斜率。期現套利重點關注6月前后遠端反套機會,跨品種價差中IF、IH和IC、IM比價上行趨勢明顯,可尋求機會做多。(作者單位:方正中期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